1955年大授衔发生了许多故事,在四大野战军中,属第三、第四野战军最强,战将最多。但纵观两大野战军的授衔,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第四野战军一共18个军,而18个首任军长中出了7个上将。而第三野战军一共16个军,首任军长居然一个上将也没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三野、四野各军长的情况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资料,看看三野、四野的首任军长们都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将第四野战军的首任军长列举如下:

第38军首任军长:李天佑,上将军衔;

第39军首任军长:刘震,上将军衔;

第40军首任军长:韩先楚,上将军衔;

第41军首任军长:吴克华,中将军衔;

第42军首任军长:万毅,中将军衔;

第43军首任军长:洪学智,上将军衔;

第44军首任军长:邓华 ,上将军衔;

第45军首任军长:黄永胜,上将军衔;

第46军首任军长:詹才芳,中将军衔;

第47军首任军长:梁兴初,中将军衔;

第48军首任军长:贺晋年,少将军衔;

第49军首任军长:钟伟,少将军衔

第58军首任军长:孔庆德,中将军衔。

从49军之后,第50军、51军、52军、53军、55军皆为起义部队,其中著名的50军军长曾泽生为中将、55军军长陈明仁则为上将军衔。

综合下来,第四野战军的18个首任军长一出了李天佑、刘震、韩先楚、洪学智、邓华、黄永胜、陈明仁等7位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再让我们看看第三野战军首任军长的情况:

第20军首任军长:刘飞,中将军衔

第21军首任军长:滕海清,中将军衔

第22军首任军长:孙继先,中将军衔

第23军首任军长:陶勇,中将军衔

第24军首任王必成,中将军衔

第25军首任成钧,中将军衔

第26军首任军长张仁初,中将军衔

第27军首任军长:聂凤智,中将军衔

第28军首任军长:朱绍清,少将军衔

第29军首任军长:胡炳云,少将军衔

第30军首任军长:谢振华,少将军衔

第31军首任军长:周志坚,中将军衔

第32军首任军长:谭希林,中将军衔

此外第33军、34军以及35军皆为起义部队,其首任军长张克侠、何基沣、吴化文也并非上将军衔。

总之,第三野战军的首任军长,一个上将也没有。

这里提一句,第二野战军也和第三野战军一样,首任军长一个上将也没有,即使是大名鼎鼎、呼声很高的王近山。而第一野战军则不同,其首任军长不仅出了一个上将——第一军军长贺炳炎,还出了个大将——第三军军长许光达。

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暂且不提,那么歼敌数量第一,军队规模第二的第三野战军,为何16个首任军长一个上将也没有;而四野18个首任军长,整整出了七个呢?

二、四野为什么出现了上将军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一点,第四野战军的精英实在太多了。

相比于华东,东北是我军经营的重点。刘少奇、朱德提出“向南防守,向北发展”的方针后,中央军委抽调全国的精兵强将,即刻赶往东北,其中靠近东北的华东军区提供的干部和精英最多。

其中包括八路军山东军区罗荣桓的部队,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的部队。罗荣桓、黄克诚一北上,带走了大部分干部和精英。

而这也导致华东战区的人才一度出现不足,华东军区参谋王德曾说:

“中央要求调走山东的五个师,结果走了六个师,还带走了18个基干团和大批军政干部,总共9万多人。同时,新四军第三师的3.7万余人,也由黄克诚带去了东北。留在山东的野战军,只有5万多人,兵不多、战斗力也不如从前。”

相比于去往东北的华东战区各个战将,留守山东、苏北的华野战将在资历、职务、战功上,往往都要略逊一筹。

除了华东军区的精英之外,东北还有陕甘宁留守兵团肖劲光的部队,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李运昌的部队,东北抗联周保中的部队,东北军旧部吕正操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可以说,东北军区人才多得吓人,卷得也十分惊人。要想得到职务的提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中央军委颁布的《军衔指示》,评定军衔需要从德才资来衡量,并依据干部的军队级别和编制军衔来确定最终的军衔。因此,大多数正兵团级可评为上将,战功极大的副兵团级也有可能,但多数副、准兵团级可评为中将。

让我们看看四野的情况如何?

四野虽然有百万大军,但也只编制了4个兵团,其编制以及司令员分别是:

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大将,

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如果参与首先几乎肯定是大将;

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上将;

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上将;

第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上将。

萧劲光、程子华自不用提,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配一个兵团司令都是绰绰有余的。刘亚楼,曾为东野参谋长,林司令、罗政委最倚重的智囊、干将。

而邓华,则是唯一一个由纵队司令员升格为兵团司令的将领,不仅如此他还兼任44军军长;

陈明仁,起义将领,其兵团本就是由他原来的部队所改编,也没人能挤掉他的位置。

有如此之多的精英首长压阵,四野各纵队司令想上升为正兵团级可谓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能在众多司令员中首先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拥有极强的大兵团指挥能力,他经常能带领好几个纵队作战。其后在朝鲜战场,邓华一度代理志愿军司令员,统领着百万大军,甚至比一些元帅带的兵还要多。

虽然很难当上正兵团级司令员,但并不代表四野众军长就没有机会,如果战功够大、能力够强,也有机会成为上将。

例如38军军长李天佑、39军军长刘震、40军军长韩先楚,三个部队的前身是东野一纵、二纵和三纵,被称为东野“三只猛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冰天雪地的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

辽沈战役后,38军、39军和40军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甚至一个军达到五六万人,几乎比国民党一个小兵团的人数还要多。因此李天佑、刘震、韩先楚不仅功高,而且极具大兵团指挥能力。

至于黄永胜,也极具指挥能力,无论是六纵还是八纵,他都能带好。而他也因此成为第二个升任兵团司令员的军长。程子华转业后,黄永胜升任13兵团司令员。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战争时,在林司令和罗荣桓的提议下,黄永胜和邓华互换司令部,由邓华带领13兵团入朝参战。由此可见,黄永胜虽然强,但比邓华还差点。

洪学智虽然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不如李天佑、韩先楚他们耀眼,但在朝鲜战争中大放异彩。他担任志愿军后勤司令,让志愿军从饥寒交迫、缺枪少弹,变得丰衣足食、火力凶猛,可谓功不可没。其后洪学智又担任了总后勤部部长,因此得以授予上将军衔。

由此可见,四野之所以出了7个军长上将,是因为四野人才太多、太卷,升官确实很难。很多将领到了军长一级,就很难升上去了。不过由于四野一些军长确实资历深厚,有“双一”背景,且极具大兵团指挥能力,因此授予上将是实至名归的。

三、三野为何没有上将军长

那么三野又是什么情况呢?前文也提到,华东区的许多战将被调往了东北,因此相对东北,华东就不是那么卷了,升职也较为容易。

第三野战军也有四个兵团,

第7兵团司令员:王建安上将;

第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上将;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上将;

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四大上将其中有三位是由纵队司令升任兵团司令员,其中王建安是华野八纵司令员、宋时轮是华野十纵司令员,叶飞是华野一纵司令员。而陈士榘则是华东野战军参谋长。

除了这四位以外,许世友、韦国清两大上将也是纵队司令员出身。许世友是九纵司令员,韦国清是华野二纵司令员。许世友因为生病,没能参加济南战役以后的战斗,因此无缘第三野战军兵团司令员之职;韦国清能文能武,和叶飞搭档,成为第10兵团的政委。

论及三野六大上将,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擅长大兵团作战,能带领多个纵队一起作战。

王建安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都曾独当一面,带领数个纵队作战;

陈士榘在“七月分兵”后,带领陈唐兵团转战中原,是那一时期华野战功之最,甚至能指挥中野的陈赓兵团作战;

宋时轮在淮海战役时,指挥三个纵队成功阻击了国民党援军,为决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叶飞作为一纵司令员,是粟裕的“头马”,也经常带领复数以上的纵队一起作战,可谓独当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在“七月分兵”后,担任山东兵团司令员,完成了山东大反攻;

韦国清曾任苏北兵团司令员,也有一定大兵团指挥能力。

因此华野六大战将已经是华野资历、战力的顶点,基本没人能替代他们的位置。同时,中央军委鉴于三野有一定山头主义、地方主义倾向。因此在整军时,一般将老首长调离老部队。因此没有出现像四野一样,兵团司令还兼职军长的情况。

因此三野各首任军长,皆由资历相对差一点的将领担任。例如叶飞不是第20军的首任军长、许世友不是第27军的首任军长、宋时轮不是第28军的首任军长。因此上将军长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但是三野也有较为可惜的军长,例如23军军长陶勇和24军军长王必成,作为粟裕手下三只猛虎,陶勇、王必成的战功比叶飞差不了多少。但是由于僧多粥少,副兵团级的陶、王2位将军最终错失了上将军衔。据说王必成对此很不理解,还闹过衔。

总之,三野和四野虽然都战将如云,但也各有各的情况。归根结底,四野太卷,三野没有那么卷;四野以红一方面军为主干,本位主义不强;而三野山头多,还因为本位主义被整训过。因此,四野能出中将军长,而三野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