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
“增城十三吃”地方特色小吃
国家团体标准发布会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正果云吞、朱村鸡饭、东江鱼包、兰溪濑粉等纳入国家标准的13项增城小吃,此次统一将这13项增城小吃集聚成为“增城十三吃”特色品牌,并对外发布。
据了解,自2022年起,增城区人社局大力推动“增城小吃”品牌创建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正果云吞、朱村鸡饭、东江鱼包、派潭盖仔粉、凉拌鲮鱼皮、兰溪濑粉、腊圃虾堆、正果蛋散、顾屋烧花腩、新塘咸肉粽、南池村艾糍、九和鹅汤糍和正果濑锅边等13项增城小吃纳入了地方特色品牌,得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认证,成为全国地理标志特色小吃。
一起来看看这些美味
正果云吞
正果云吞从擀皮到汤料,全是传统手工制作,配上秘方,让每一粒云吞都散发出独特的正果味道。当中,云吞馅是用正果本地新鲜土猪肉制作而成,汤是用荔枝柴火烧制熬成,独特的风味成为了正果云吞的标记。
朱村鸡饭
朱村鸡饭的关键是要选靓米。米粒要细长,无腹白、白心和背白;米色要晶亮透明呈玻璃状;颗粒要均匀,整齐美观;油质要鲜明,这才称得上靓米。
烹调的鸡饭的秘诀则在于,将饭煮至六七成熟后,将已经用调料腌好的鸡放到饭上面一起蒸,是放到饭上,而不是饭里面。这样一来鸡特有的鸡香味就会渗到饭里,而丝苗米特有的香味又会渗到鸡肉里,两者香味交融,相得益彰。
兰溪濑粉
兰溪濑粉起源于清光绪三年(1877),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2015年,兰溪濑粉被列入增城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因其粉圆丝状、洁白,鲜美可口,口感韧滑软爽,如今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传统美食。
顾屋烧花腩
石滩镇的特色美食,是指传统烧花腩基础上,采用增城本地的荔枝木烤制而成,食用时带有浓郁的果木香味,皮质酥脆松化,肉质多汁有弹性,入口即化,肥而不腻。
一块肉可以给食客带来三种口感,先感到表皮的香脆、再感到脂肪的柔软、最后感到瘦肉的甘香。
东江鱼包
东江鱼包鱼起肉去骨,将鱼肉刮成肉碎,摔打成鱼滑,配上上好腊味便是馅料。鱼皮包也是用鱼滑烘烙而成,久煮不烂。
吃鱼包,可以试试要一个火锅汤底,再要些鱼包、鱼头、鱼蛋、鱼皮等,即时点火开煲。鱼包的美味名不虚传,鱼头也不逊色,鲜而不腥,鱼皮爽口,鱼蛋弹牙。
派潭盖仔粉
在增城派潭镇盖仔粉可以说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入选了增城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盖仔粉薄白透明爽软韧筋兼备炒、泡、拌食皆宜,不少食客品尝后都说:“食过返寻味”。
凉拌鲮鱼皮
将新鲜剥下的鲮鱼皮刮干净,用开水烫完立刻过冰水,等鱼皮卷成条状,加入花生、香菜,再浇入酱油、糖等佐料,搅拌均匀,美味可口的凉拌鲮鱼皮就做好了,入口鲜香清爽,口感十分劲道,深受市民的喜爱。
腊圃虾堆
早 在明清时期,小楼镇腊圃人就始创出虾堆这种小吃,当时在腊圃、二龙二个墟场均有摊贩制作售卖。20世纪60年代,时年20岁的小楼镇腊圃村村民赖水容就已经在腊圃开设摊档,制作经营以虾堆为主打品种的茶果。
正果蛋散
正果蛋散选用优质农家鲜鸡蛋,结合传统手工艺,经过18道繁琐工序全手工制作,甜蛋散蛋香浓郁、酥软香甜、入口即化。
新塘咸肉粽
咸肉粽是汉族传统小吃,端午节食俗之一。其外层粽叶以大量清水刷洗,糯米口感绵密软嫩,内馅用上选的五花肉,经过腌浸的程序,与生米包在一起入水煮熟而得。新塘咸肉粽精选糯米、绿豆及 新鲜猪肉制作而成,三种食材互相糅合,糯而不烂,肉嫩味香,咸甜适中。
九和鹅汤糍
九和鹅汤糍在客家人的传统中代表着团圆和吉祥。全鹅象征着周全,糯米则代表团圆,两者结合的鹅汤糍寓意着客家人对家庭团聚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在增城客家人中,鹅汤糍是具有逾百年历史的年节传统美食之一,在中新镇福和片区、永宁街、荔城街一带较为流行。
南池村艾糍
制作艾糍是增城客家人代代传承的习俗之一。每到清明节前后,增城的大部分客家人都会制作艾糍。
客家人有句谚语:“清明前后吃艾糍,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糍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对健康和团圆的祈愿。
正果濑锅边
濑锅边是广东各地村民逢年过节时制作的一款小吃,待汤水烧开后锅边处于高温状态,这时将粘米粉加水制成。黏稠度适中的糨糊,浇至锅边,浆糊在锅边蒸熟干透后,用锅铲轻轻将其铲到备好的高汤里,成为粉块状,然后与其它食材煮熟即可。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