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秋天至今的大约百日以来,中日关系似乎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即疫情之后仍然停滞不前的两国关系开始有所松动,首先是日本政坛发生变化,过去长期处于自民党内非主流派的石破茂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胜并建立新政权,其次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尘埃落定,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的特朗普即将入主白宫,再次尽管眼下大国之间的政治安全成为决定相互关系的主要考虑因素,但中日两国的经济状况都差强人意而相互需要。在此背景之下,中日两国的互动有所加强,首先中国方面恢复了对日本国民的免签证待遇,去年年底的圣诞节当天,日本新任外相访华,访问期间与中国总理及外长进行会谈,并共同参加了两国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双方达成了促进交流的十项共识,同时中方也同意有条件恢复因为日本排放核废水而停止的日本水产品的进口,据报道近期日本执政党代表团也将访华。

中日之间之所以出现这些变化,当然是双方对国际形势和本国利益判断的结果,即一般舆论所认为的那样,面对美国特朗普政权上台,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中国为了减轻日美同盟的压力需要适度改善中日关系,日本也为了尽量减少美国在安保和经济上的压力而适度强化对美独立倾向。总之,从上述这些现象与评价来看,中日关系确实有所改善,至少彼此都释放出了一些善意。

不过,实际上两国关系的改善并非根本性的真正改善,上述所取得的一些共识本来就不是一些原则性问题,而在一些原则性或结构性的问题上,比如彼此深层次的历史认识问题、领土争端问题、安全困境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其实并未涉及。比如,在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上,此次日本外相访日前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改变了过去多名重量级日本政界人士曾说过的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是说台湾“不能有事”,其实与过去态度的差别并不大,即并非说日本与台湾无关,而是说不允许台湾有事,而且相信不会有事,似乎对台湾问题更加具有了干预的意味。此外,根据日本言论NPO与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去年联合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对中国印象不好的日本人为92.2%,比前一年增加了4.9个百分点,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中国人为62.9%,比前一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日中友好基金去年进行的舆论调查也显示,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日本人比例为7.3%,比前一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而没有亲近感的则是73.1%,比前一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中日关系的基本结构并未改变,在一些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双方看法依旧,眼下的改善仅仅是各自为了眼下的利益做出的一些善意姿态而已。

当然,即便如此,眼下的改善对于中日关系而言也是好事情,彼此做出愿意改善关系的姿态,就有可能走向真正的改善,当然还需要在一些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寻找共识而找到让步的可能性,否则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尤其是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比如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海争端,甚至其他地区的安全政治冲突,如俄乌战争和中东冲突等国际危机,不难想象中日关系一般会围绕这些政治安全危机处于对抗状态。

也就是说,眼下的改善固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似乎并没有涉及到冷战后逐渐形成的两国结构性矛盾,即实力对比变化、安全困境形成、国家战略冲突、国民感情恶化等,因此两国关系依然脆弱,仍然还常常处于主观愿望与现实利益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还难以说是真正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