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期。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吃得不少,但就是不长个,体质还弱,动不动就感冒。其实,这很可能和“阳气不足”有关。

中医讲“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温暖脏腑,推动气血运行。

孩子阳气足,脾胃运化好,营养吸收快,自然长得高、体质强。相反,阳气不足的孩子,容易手脚冰凉、食欲差、消化慢,甚至反复生病。

那如何帮孩子补足阳气?邀请到儿科专家董秀兰主任给大家分享5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不用吃补药,轻松激发生长力

大家先点赞、转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招:晒太阳,补阳“零成本”

阳光是大自然的“阳气宝库”。早上9点前或下午4点后阳光温和,带孩子晒晒后背,能直接温补阳气。尤其脾虚孩子,晒背有助于提升脾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

第二招:动起来,让阳气“活”起来

阳气喜欢“动”。跳绳、摸高、跑步这类向上的运动,能疏通经络,带动阳气升发。

运动后微出汗,说明阳气被调动起来了,气血通畅,骨骼得到充分滋养。

第三招:饮食巧搭配,温养脾胃阳气

不是所有营养品都能补阳气。比如牛奶偏寒,脾虚孩子喝多了反而伤阳气。

可以试试南瓜小米粥、红枣山药羹,温和健脾;牛肉、鸡肉炖汤,加点生姜、陈皮,暖胃助消化。食材普通,但搭配对了,比吃钙片更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招:早睡早起,守住阳气“根基”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阳气生发的关键时段。孩子睡得晚,会耗损阳气,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尽量9点前上床,保证深度睡眠。早上7点前起床,跟着太阳的节奏走,阳气才能源源不断生发。

第五招:捏脊推拿,激发“督脉”阳气

每天睡前给孩子捏脊5-10遍,从尾椎到颈椎,轻轻提捏。这个动作能刺激阳气升发,改善消化不良、睡眠不安,孩子也能长得快,生病也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补阳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用对方法,效果比单纯补营养更明显,再加上规律的作息,比鸡蛋牛奶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