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熙《致赵叔孺书札

纸本 28.7×23.6 cm

释文:叔孺先生閤下,均庵急欲往宁,石诚所交上石涛中堂,请向前途从速解决,至盼!即颂暑安。熙顿首,廿九。

这通信的内容是曾熙请赵叔孺尽快处理石诚所交的石涛中堂一事,以配合均庵前往南京的行程。曾熙与赵叔孺的关系为艺友同僚——两人均为近代书画篆刻名家,曾熙(号农髯)与赵叔孺(号纫苌)同属海上画派重要人物,信中语气恳切而尊重,体现同行间的合作与交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张大千的舅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任湖南教育会长。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其书法造诣极深,康有为将他的八分书与何绍基并提,沈曾植、陈三立、谭延闿、胡光炜、马宗霍等书法名家均有很高评价。晚年兼学绘画,倡“书画同源”之说,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张大千、谢彬、康和声、萧迁、马宗霍皆出其门下。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