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我作为一名正团级干部,资助了一名来自广西的勤务兵考上军校。他出身贫寒,却勤奋上进,我选择帮助他完成学业。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他已成长为一名师级干部。这个故事始于一次偶然的相遇,却因坚持和善意,成就了一段令人感慨的佳话。它不仅关乎个人奋斗,也折射出那个年代军人之间的情谊与责任。
我出生于1950年代中期,成长在一个城市工人家庭。父母在国营工厂的物资部门工作,收入稳定,单位福利优厚。童年时期,家中虽不富裕,但物资不缺,米面油盐从不短缺,逢年过节还能领到布匹或罐头。
相比农村的艰苦,我的生活平稳而安逸,从未体会过真正的贫困。1960年代,我进入小学,成绩中上,喜欢阅读革命书籍,作文常被老师表扬。1973年高中毕业后,恰逢国家鼓励青年参军,父母认为部队是可靠出路,建议我入伍锻炼。
1975年,我以高中生身份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华北某军区步兵连。新兵训练严格,涵盖队列、射击和体能,纪律要求极高。我适应了部队生活,凭借文化基础,在连队中崭露头角。我能写文章、画黑板报,还会吹口琴,文艺活动中常担任主角。
射击考核中,我多次名列前茅,受到教官肯定。1978年,我被提拔为排长,开始带兵,负责30余人的训练与管理。期间,我注重士兵思想教育,化解矛盾,确保连队团结。
1982年,我调至团部任参谋,负责文件起草和训练协调。改革开放初期,部队引入新装备,我自学无线电技术,考取军区技术证书。1985年,我被选送至军区指挥学院进修,学习指挥与战术课程,拓宽了视野。进修后,我担任营长,管理300多人的步兵营。
1988年,部队参与抗洪抢险,我带领全营连续奋战,完成任务,获军区表彰。1990年,我升任副团长,负责全团训练与后勤,推动新式装备使用和夜间训练。
1993年,我调任副团级单位大队长,负责某指挥所警卫工作。该指挥所担负重要职责,管理严格,我每日巡查,确保安全。1996年,我晋升正团,调至军区机关任业务长,负责更广泛的协调与指导。从新兵到正团,我经历了部队现代化进程,见证了军队从传统作战向信息化转型的努力。这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深刻理解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1994年,我在大队长岗位上负责指挥所警卫工作。一次例行巡查中,我注意到一名新兵严格执行查验证件程序,态度严肃,毫不懈怠。他名叫小李,来自广西农村,刚入伍半年。警卫连连长介绍,他家境贫寒,父母务农,收入微薄,但为人正直,工作踏实。我对他的印象深刻,决定多加关注。
1995年,团部勤务兵退伍,我将小李调至身边工作。他负责整理文件、传递信息,干活麻利,从不抱怨。相处中,我了解到他家的困境。广西农村经济落后,他家田地少,靠天吃饭,收成有限。家中祖父母患慢性疾病,医疗费用沉重,家中常以红薯等杂粮为主食,白米饭极为稀罕。小李入伍后,将每月津贴寄回家,补贴家用。他提到,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放弃学业,选择参军,希冀改变命运。

小李表达了考军校的愿望,但文化基础薄弱,信心不足。我认为军校是他改变命运的契机,决定全力支持。我安排参谋为他测试文化水平,发现数学和语文差距较大。我协调参谋和干事为他制定学习计划,每周辅导,重点补习考试科目。同时,我减少他的勤务任务,给他更多学习时间。每晚,我检查他的练习册,发现进步缓慢,但态度认真。
1996年初,我带小李赴省城开会。会议间隙,我请他和司机吃火锅,他吃得格外多,流露出久违的满足。我意识到,贫困的童年让他对基本温饱充满珍惜。
同年,我升任正团,调至机关。小李却表示想退伍去沿海打工,赚钱养家。我认为打工虽能解燃眉之急,但军校才是长远出路。我与他长谈,鼓励他坚持,并承诺每月从工资中拿出200元补贴他家,缓解经济压力。他最终同意继续备考。
我每月挤出200元,半年一寄,托人转交,不让他知情。小李刻苦复习,成绩稳步提升。1996年底,他考上军校大专,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为他高兴,也为自己的坚持感到欣慰。这段经历让我体会到,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为其点亮希望。

小李进入军校后,学习与训练并重。他定期写信,分享军校生活,提到严格的课程和体能要求。他数学基础稍弱,但通过加倍努力,逐步跟上进度。我寄去参考书,鼓励他稳扎稳打。大专期间,他成绩优异,成功考取本科,继续深造。军校毕业时,他有机会回原部队,但他主动申请赴西北边疆,理由是边疆更需要军人。我尊重他的选择,写信鼓励他扎根基层。
1998年,我转业至家乡国企,担任管理岗位。虽离开部队,我与小李保持联系。他每年寄来贺卡,汇报工作进展。2005年,他在边境任务中立三等功,处理了一起突发事件。我回信表扬,建议他注重团队协作。2010年,他升任营长,负责一个营的指挥。他来电分享喜讯,我提醒他戒骄戒躁。边疆生活艰苦,他逐渐适应,学会当地语言,与牧民建立良好关系。
小李在边疆安家,娶了一名教师,育有一女。他家境改善,父母的病得到治疗,弟弟妹妹完成学业。他常说,军校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惠及家人。2023年,他探访我,穿着整齐的军装,肩章熠熠生辉。他提到,当年我的资助是他坚持的动力。我摆手说,他的成就源于自身努力,我仅是推了一把。

如今,小李担任师长,指挥千军万马。我退休在家,闲时翻看老照片,感慨岁月流逝。1996年的那次资助,源于一次偶然的相遇,却因善意与坚持,成就了一段佳话。这个故事让我相信,点滴善举能激起涟漪,改变人生轨迹,也温暖彼此的心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