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防务新闻》6月14日文章,原题:我们确定中国对海权的看法与西方一样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拥有多级军舰、第五代战机和不断扩大的潜艇部队。用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的话说,这些装备加上“胁迫性海上灰色地带活动”,似乎意味着中国战略目的不言而喻。但细察后战略家们不禁要问,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是否了解中国在多大程度上把海权视为大战略的助推器。我们是不是在把自己的想法投射/映射到北京身上?因此,决策者应该提出三个问题,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的海权观。

首先,为什么中国不像我们一样使用海军力量?中国建造航空母舰,但建造不等于作战。大量证据表明,中国以不同于美英海军的方式使用舰艇。比如,中国航母几乎只在近海航行。与此相反,西方海军在大洋上使用航母对广阔海域实施海空控制。此外,西方海军利用航母进行力量投送,而中国似乎利用航母保护其他海军力量。有人认为,也许中国的海军建设是为了实现数量上的均势,或者中国认为航母是超级大国地位的标志。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若我们假定悬挂不同旗帜的类似舰艇都有同样的用途,就会落入“映射的陷阱”。

其次,中国为何不像我们一样寻求海上伙伴关系?美国海军重视印太地区的多边海上伙伴关系,并通过演习、联合行动等方式加强关系。中国却没采取同样的方式。西方海军认为建立伙伴关系是所有地区海军战略的基石,他们有可能以己度人,将同盟外交和军事期望投射到中国身上。

此外,为什么中国不像我们一样利用海外海军设施?西方舰队利用外国港口来延长行动时间和维持前沿部署。有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海上要素报道很多,但港口和基地是有区别的。

在吉布提有中国唯一的海外基地。据报道,吉布提的水文条件适合停靠航母,但迄今还没有一艘中国航母进入印度洋。中国更喜欢进行商业投资而非军事设施建设。当我们预期中国会利用海外设施作为其海军力量的延伸时,映射效应就会出现——而这些假定会成为美国政策、决策的基础。

平心而论,我们很容易出现映射谬误。在外行人看来,中国的军舰、飞机、武器甚至制服看起来都很相似。但事实可能是,我们对海权的看法根本不同。当美国及其盟友为未来政策、纲领定位时,最好能认识到我们是否以己度人。(作者道格拉斯·罗布等,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