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韩国媒体《全球经济》发表文章称,欧盟决定从今年7月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8.1%的关税,欧洲汽车公司纷纷表示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等欧洲主要整车企业一致认为,根据欧盟反倾销调查结果,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是不公平的。关键是要追求自由竞争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

欧盟宣布关税措施后,奔驰立即发表声明称,“根据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世界必须努力消除贸易壁垒”,并补充说,“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是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发生竞争也是很自然的”。与此同时,奔驰还警告说,“如果保护主义趋势开始,最终将会产生负面后果。”

宝马也做出了类似的反应。他们表示,“由于欧洲没有一辆汽车没有中国零部件,这一措施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欧盟委员会正在伤害欧洲和欧洲企业,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提高竞争力”。

大众汽车集团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拒绝采取不适当的措施来增强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也指出,“此举弊大于利”。

他们抗议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因为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高度依赖中国。去年,中国占奔驰销量的36%,大众集团销售的每三辆汽车中就有一辆销往中国。

因此,一些欧盟成员国不同意执行委员会的这一决定。欧洲最大汽车出口国德国以及瑞典和匈牙利表达了反对意见。意大利等食品和奢侈品出口大国也担心遭到报复。由于欧盟的决定需要超过11个国家的同意才能推翻欧盟的决定,外媒正在关注是否会出现撤回这一决定的运动。

另一方面,欧盟成员国也在努力吸引中国汽车制造商。引进比亚迪欧洲工厂的匈牙利最近也在继续与长城汽车进行谈判。与Stellantis合作的零跑汽车正在考虑将部分生产转移到Stellantis波兰工厂。欧洲代表性汽车生产厂集中的西班牙也成功吸引奇瑞汽车投资,意大利正在与东风接洽,德国正在与上海汽车接洽。

最终,也有人怀疑对中国汽车征收关税只会产生暂时的效果。美国投资研究公司晨星表示,“如果欧盟征收关税,可能会产生短期压力,但即使加征关税,中国汽车的价格仍将具有竞争力,如果生产设施转移到欧洲,这样的措施也将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