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城桢楠

改变三观,需要几根阳线?

永远是三根。

自从924超预期政策以来,A股变得非常魔幻,4个交易日三根大阳线,彻底改变所有人的预期。上证指数三天时间回到了3000点,金融地产白酒消费等板块,好像坐了火箭,无视地心引力炸上天。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在宁王、东财们的带领下,创业板指后程发力,9月27日一天暴涨10%,成交量超4000亿,打破过往尘封记录。全天5000亿、6000亿的交易量蹿升到半天上万亿,也就两天时间。

港股市场同样火爆。9月27日,港股成交量达到4457亿,创有记录以来新高。

截至9月27日,香港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1%,超过纳斯达克成为全球主要指数里涨幅最大的市场。

9 月 30 日,股市继续暴涨,上证涨破3200,科创50指数涨逾12%,北证50指数涨逾15%,均创纪录最大涨幅。

牛,俨然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才下调中国股市的外资机构,全都回来了。

大摩表示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推动A股乐观情绪飙升,从技术层面上看,短期内沪深300可能再上涨约10%。

高盛资金流专家则高呼,这次“中国交易”不同以往!9月27日,《华尔街见闻》的文章援引数据,高盛主经纪商业务账面的中国股票在9月24日,出现2021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净买入额,也是过去十年中第二大单日净买入规模。

据财联社消息,9月26日,对冲基金传奇人物大卫·泰珀在一档节目中表示,“我原以为美联储上周的降息决定会导致中国放宽政策,但没想到他们会使出那样的大招。这是一个彻底的转变。”

当泰珀被问及买了什么中国资产时,他回答称,“什么都买,我会买ETF,也会买期货,所有的都会买。”

在自媒体和互联网共振下,股市话题以光速传播,超市里、菜摊上、公园中……几乎都在谈论股市,群里的股神又出现了。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华尔街见闻的一则新闻 ,让人梦回2015。9月27日,华尔街见闻独家获悉,最近个人消费贷升幅明显,一家头部股份制银行相关管理人士介绍,“昨天很多来要提款的,今天我们接到很多来问消费贷申请条件的客户的咨询电话”。

如此热络的行情下,和“空”沾边的一切事情都变得不合时宜。

据券商中国9月28日的消息,量化中性遭遇“牛灾”。传闻称:9月26日,alpha对冲策略的私募出现爆仓,期指巨亏,来不及调拨资金或者现金头寸不够,有的运气好配了固收能卖,有的就是头寸管理出了问题,部分期指空单面临强平。

据高盛分析,踏空如今成了投资者最大的心理问题。没上车的人,都深陷在错失恐惧症中。

不用基本面,不用行业分析,放水,刺激,非洲草原上的群落就能沸腾。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股市旱地拔葱,基本面思想落花流水

这几天,股市里最不能有的思想就是基本面思想,本着基本面配置股票的投资者一脚踏空,制约资金做大做强。

想象力成了绝好的赚钱利器,各路股神纷纷开始自己的表演,用想象力解读资金驱动下的失重现象。

左脚踩右脚的奇迹,也许有,但从来不长久。从历史来看,第一波激情过后,解套的投资者将开始观望,获利的投资者将重整旗鼓,除了最为大胆的勇士,多数人会变得谨慎,等待预期和现实的弥合。

据华金证券统计,历史上多数所谓牛市,或者大级别的反弹,都需要基本面随后改善,以支持预期的不断兑现。

如果预期落空,一切将归于沉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可以活在想象里,但想象不能当饭吃,当下和未来的缺口,现实和理想的裂隙,给了一些幸运者发大财的机会,但长期来看,终将成为一体。

不少人通过想像忘了眼前的现实,现在火爆的行情让不少人开始拥有幻象,也就是基本面即将腾飞的幻象。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在超预期会议召开之后仅一天,冰冷的数字将我们拉回现实。9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8个月规上工业企业收入和利润情况。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10万亿元,同比增长2.4%,利润增速则仅为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入微微增长,利润微微微增长,仍然是一幅宏伟的内卷图。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里,除了外资,其他企业或微利增长,或利润下滑。其中,国有和股份制企业利润下滑速度最快,均下滑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营企业利润有增长,但增幅不大,仅为2.6%,且就利润规模而言,私营企业的利润总额(12648.3亿元)仅相当于国有企业(15490.6亿元)、股份制企业(34430.3亿元)之和的25%,不足以改变整体利润下滑的趋势。

利润下滑1.3%,似乎没什么。

单看8月份利润同比增速,就会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据广发证券统计,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大幅下降17.8%,是2024年3月以来,第二次出现负增长。

17.8%的同比下滑,也创下2023年4月以来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致利润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是利润率的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8个月,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利润率累计值为5.3%,为近年同期最低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海通证券统计,8月份5%的利润率,相比于2023年8月,下滑22.7%。

利润率的趋势和PPI的趋势完全一致。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据广发证券的跟踪,中国PPI环比增速一般领先利润率一个季度左右。根据国统局9月9日公布的数据,8月份中国PPI环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后面一个季度,企业利润依然可能承压。

我们此前在檀几条里面曾写过,中国企业最强势的央国企,2024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多数为负,表现不甚理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5.50万亿元,同比增长8.4%。应收账款的增速远高于收入,意味着大量企业赚到白条,没赚到钱。

另外,现在各行业库存压力都挺大,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库存高达6.53万亿元,增速为5.1%,同样快于收入增速。

库存高,怎么办呢?有条件的企业压货给经销商,把压力传导到流通环节,这只能短期应急,如果常态化,就好像不断被拉扯的弹簧,总有“Duang”的一下的时候。

最新的“Duang”来自汽车经销商们。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9月23日,澎湃新闻报道,近段时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收到大量会员企业反映,持续的“价格战”等因素所带来的汽车市场剧烈变化,使得汽车经销商深陷泥潭,面临着资金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突出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调研后成了一份报告,上报给有关部门。

报告显示,当前汽车经销商的新车销售出现大面积亏损,普遍存在现金流赤字经营和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的情况,已难以摆脱生存的困境。

主要问题有两个:

厂家压货压力和消费需求疲软,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极大,为降低资金压力,经销商不得不降价抛售;价格战愈演愈烈,经销商进货价——销售价倒挂严重,越卖越亏。

经销商现有流动资金维持时间被压缩至极限。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截至8月份,“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

从历史经验看,如果企业资本开支到达谷底,往往意味着相关行业见底,是机会的信号。但本轮周期,经验是否管用很难说。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据申万宏源的统计,规上工业企业负债增速与A股(非金融)企业资本开支增速趋势高度相关,8月规上工业企业负债增速4.6%,为2016年7月以来新低,也与历史上底部区间相当(2016年、2019年)。

库存大,经营困难,企业减少投资是正常的产业逻辑,但投资增速到多少见底,历史经验不一定可靠。肉眼可见的是,企业依然在厮杀,在缠斗,在极致内卷的道路上,卷生卷死。而如何破除内卷,还看不到破局之策。

全世界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锚点都是就业。美联储理事库格勒称9月26日就表示,不希望就业市场进一步走软,美联储将关注重点从通胀转向就业是合理的。

对中国来说,就业更重要,因为涉及稳定这一最大的社会主题。

就业现状如何呢?

9月20日,财新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字,8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SY率攀升1.7个百分点至18.8%,连续两个月创2023年12月公布这一数据以来最高;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SY率上升0.4个百分点至6.9%,为5月以来最高;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则维持在3.9%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财新分析,国家统计局曾于2023年下半年暂停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年龄组数据,又于2024年初恢复公布口径调整后的分年龄段失业率。考虑到中国16—24岁城镇人口中,在校学生近6200万人,占比六成多,旧口径不能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人的就业失业情况。因此主要调整了两方面:一是在统计中剔除在校学生,二是将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拆分为25—29岁和30—59岁两个年龄组分别发布数据。

调整口径后的分年龄段失业率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季节走势。但问题仍然存在,内卷依旧,现实没变。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9月14日,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字,比如房地产、比如消费,几乎都在下滑,这些我们过去分析过很多次了,不再赘述。

有时候,数据不好也是好事,起码让大家清醒一些,也可以改变一些做法。经济周期之所以存在,就是在预期——现实,波峰——波谷之间调和的结果。

数据弱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预期扭转的契机,政策出台的前兆。

按照9月26日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的说法,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所以才有了这次超预期会议,有了超预期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目标,悄悄变了

很多人期待强刺激,9月24日开始的一系列政策就属于强刺激,从股市到楼市,强得要命。

如此之强,不仅是强心针还是强心火箭筒,是为了完成目标。根据重要经济会议的表述,所有的刺激政策,最终汇总为一个目标: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从两个月之前的坚定不移到努力完成,四字之差,目标已然改变,有的手段依旧坚持,有的不再坚持。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从总量目标来看,想要完成全年保5的目标,并不容易。据国信证券的统计,2024年8月,GDP同比增速已经降为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总量目标已经变成努力了,那眼光就应该从总量上挪开,看看真正要坚持的事情。

进一步拆分看,重要经济会议最主要的结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资产价格,一个是就业(民生)。几乎所有政策都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

关于资产价格有两句话是重点,一句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句是“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具体做法9月24日的央行等三部委新闻发布会已经说得足够明白,我们第一时间在视频里做了解读,叶檀财经则在9月28日的檀几条里面做了相应的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视频或者相关文章,这里不再重复。

关于就业,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这个目标的重要性和资产价格不相上下。

实际上就在9月24日的发布会之后,第二天就出台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的文件,俗称就业“二十四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一般提战略优先,往往意味着短期目标的重要级别非常靠前。就业“二十四条”里面明确提出:

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解读一下这句话:

第一,单纯看GDP论英雄的时代过去了,就业目标是新的标准;第二,未来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把提高就业当成核心因子,这和提振资产价格几乎是一样的。

看重就业的原因,是因为就业问题大。看过就业“二十四条”的人可能会发现,内容非常有针对性,也很现实。

就业“二十四条”提出了就业目标,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以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为底线。

一个现实矛盾,一个是政策底线。

具体怎么解决呢?

靠国企,靠新质生产力产业,靠高校扩容。

就业“二十四条”提出,要发挥国有企业的就业引领作用。国企目前的经营状态算不上好,但要承担社会职能,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承担。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这种承担导致的新现象是,为了减轻国企负担,国企的工资或者待遇正在发生变化。金融行业的降薪是最显眼的,除了金融行业,各行各业的国企大概率在降薪,用经济观察报2024年1月8日的文章标题描述就是:改革目的不是降薪,而是市场化。

市场化长什么样?起码私营企业和国资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不能这么大,随着国企薪酬改革朝着市场化改革,希望两者之间的喇叭口有所缩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7日的求是杂志,有一篇专门解读工资分配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薪酬分配秩序。2024年1月16日发布的《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非常重要,里面第十九条是:

工资总额在预算范围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原则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

看看,大概率是下降。在国央企担负就业问题的背景下,原则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意味着平均每个人的工资都会下降,且招人越多,平均工资越低。

据供应链金融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各类央企共243家,约有员工3390万。为了促进就业,在可预见的将来,央国企的人员数量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央国企之外,扩招历来暂时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办法,尤其针对SY率高的非高校群体,简直是对症下药。

在就业“二十四条”里面,提出要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又回来了。

最后一个关键领域是新质生产力。从无到有,开辟更多赛道,自然能够创造更多岗位。2024年大热的低空经济就是典型代表。

本来无人驾驶之类的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但实际做下去发现一增一减,在创造新岗位的同时,也在减少旧岗位。现在数以千万计的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在无人驾驶时代,也许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此外,还有诸如引导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等举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再倡议结合创造就业,似乎顺理成章。

尽管近期的经济会议和924央行发布会都没有提及产业政策,但从就业目标中可以找到实际的产业政策的蛛丝马迹。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2024年还有一个季度,新经济线索呼之欲出。过去从供给端入手的刺激思路,已然过渡到需求端入手的刺激行为。

具体链条是:

通过提高资产价格(解决就业)——提高收入,促进消费——从需求角度,解决供给问题——消化产能过剩,削除内卷——打破通缩螺旋。

上述链条如能实现,皆大欢喜,股市等资产不仅会受刺激上涨,更会有基本面支撑,形成真正的上涨循环。

但现实可能远比想象的复杂且残酷。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也有数次牛市激情,终归回到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上面这张图传播度非常广,很多人期待此图中蕴藏着中国股市的当下。姑且不说看图说话、借鉴对比的实际意义有限,即便能够重演日本曾经的历史,拉长维度看,几个月的激情褪去,股市又回到了谷底。

我们此前分析过,日本股市楼市最终起来靠得并不是自己,而是外资的拉抬,以及地缘政治的变化。直到今天,日本内需也没起来。

中国不可能享受到日本的外资待遇,这意味着,不可能和日本走出相同的走势。

最近,很多经济学家提出10万亿刺激政策,这说明,在很多人眼中主要是因为刺激力度不够,得用更猛的药。好了,猛药来了,仅就当下而言,乐观点可以,但不能脱离现实,毕竟每个人都要在现实里观照梦想。

现实需要一点一点验证,一点一点实现。汪曾祺说,等人、钓鱼、坐牛车,这是世间“三大慢”。

激情过后,还想坐“牛车”,得禁得起慢的折磨。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