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夜晚,天寒地冻,起夜似乎成了一种“酷刑”。

有人一觉睡到天亮,早上起来神清气爽;有人却半夜三更被膀胱“叫醒”,不得不裹着厚衣服冲向卫生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学研究显示,冬天不起夜的人,泌尿功能的确可能更胜一筹,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天大的“安慰奖”。但仔细分析,事情背后并没那么简单。

起夜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白天喝的水进了身体,不可能全都留着,总得通过尿液把多余的水和废物排出去。

这种事情在白天进行很正常,但晚上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排尿系统会“默契减速”。

人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会大幅增加,这种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排出,把更多水留在体内。结果就是,夜晚的尿量大大减少,膀胱也能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就出在膀胱和抗利尿激素的“合作”不总是很顺利。

有些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尿液还是源源不断;有些人的膀胱容量偏小,尿还没攒满呢就觉得“装不下了”。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起夜。根据泌尿科医生的统计,成年人每晚起夜一次以内属于正常范围,但超过两次就可能意味着泌尿系统出现了些问题。

研究发现,冬天不起夜的人,抗利尿激素和膀胱储尿能力往往表现得更加“职业化”,它们在夜晚能够很好地完成“节约用水”的工作。

相反,常起夜的人,可能在某个环节出了岔子。

泌尿功能和抗利尿激素关系密切。冬天夜晚不起夜,往往是抗利尿激素发挥了强大的调节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激素由脑垂体分泌,主要任务就是提醒肾脏“少生产点尿”,它是夜间泌尿系统的“大管家”。

在一项针对1000多名成年人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不起夜的人群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水平普遍较高,而起夜频繁的人激素水平明显不足。

这种激素的分泌量会受到年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比如年轻人分泌量通常更高,老年人分泌量逐渐下降,这也是为什么起夜问题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不过,激素“缺席”并不是不可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表明,调整饮食和作息,比如减少夜晚摄入的盐分和水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帮助缓解起夜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抗利尿激素过度分泌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导致水潴留或者低钠血症,因此不能一味追求“激素越多越好”。

不起夜的人,除了激素给力,膀胱的表现也相当出色。膀胱的主要职责是储存尿液,并在适当的时候排空。

一个健康的膀胱容量大约在300到500毫升之间,但对于起夜频繁的人来说,膀胱可能存在两大问题:要么“容积不足”,要么“过于敏感”。

膀胱容量小的人,储存尿液的空间有限,稍微有点尿意就开始催促主人“快去厕所”。

而膀胱过于敏感的人,即便尿液量没达到触发排尿的标准,也会因为神经反应过度而产生尿意。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夜里被“吵醒”。

更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冬天不起夜的人膀胱的伸缩性更好。这种伸缩性让膀胱能在夜晚安心“多装点水”,而不会急着排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膀胱的功能除了与先天因素有关,还受到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比如过量摄入咖啡因、辛辣食品或者久坐不动,都可能导致膀胱功能的退化。

改善膀胱储尿能力,首先要避免过度刺激它。少喝咖啡、茶等利尿饮品,少吃辛辣食物,可以有效减少膀胱神经的兴奋程度。

另外,锻炼盆底肌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比如做凯格尔运动,这对膀胱的控制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冬天不起夜的人,不仅泌尿功能表现得更好,他们的睡眠质量也比常起夜的人强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次起夜,都会打断睡眠周期,尤其是深度睡眠的部分。

如果一个人每晚起夜两次以上,睡眠质量会显著下降,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白天的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和免疫功能削弱。

更糟糕的是,频繁起夜可能和潜在的健康问题挂钩。比如心衰、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会通过复杂的机制引发夜尿增多。

心衰患者的夜尿增加是因为平躺时体内血液重新分布,导致肾脏血流增加;糖尿病患者则是因为血糖过高,尿液的生成量增加。

日本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夜尿频繁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近30%。

这说明,夜尿不仅是泌尿功能的问题,还可能是系统性健康状况的“报警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建议,夜尿超过两次的人,最好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排除潜在的疾病风险。

不起夜的人为什么更“优秀”?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夜晚不起夜往往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的表现。

首先是饮食控制。不起夜的人通常会在晚餐和睡前减少盐分和液体的摄入,这不仅能减轻肾脏的负担,还能让膀胱在夜晚有更长的“休息时间”。

高盐饮食和夜尿增多之间的关联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日本的一个实验发现,减少50%的盐分摄入,可以让夜尿的次数减少35%。

其次是规律作息。不起夜的人往往有更固定的作息时间,他们的生物钟更稳定,激素分泌的节奏也更合理。

这种规律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泌尿功能的调节,还能改善整体的身体代谢。

最后是适量运动。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健康有直接的帮助,它能促进盆腔和膀胱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控制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3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者游泳,都可以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泌尿功能的强弱,是否真的可以通过生活习惯彻底改善?

聊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泌尿功能的强弱到底能不能完全通过生活习惯来改变?

或者说,有没有一些无法逆转的因素,比如年龄或者遗传,直接决定了泌尿系统的表现?

生活习惯的影响

研究表明,生活习惯对泌尿功能的影响确实是非常明显的。

饮食、作息和运动,三者的改变能够显著改善膀胱的储尿能力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节奏。

不过,这种改善有一定的限度。比如膀胱的容量和神经敏感性,虽然可以通过锻炼提升,但不可能无限提高。

年龄的不可逆性

年龄是泌尿功能的一个重要“硬性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自然下降,膀胱的弹性也会逐渐减弱。

这是生理老化的一部分,无法完全避免。不过,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延缓这种退化,让衰老的影响降到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疾病的干预作用

某些疾病对泌尿功能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比如糖尿病导致的膀胱神经损伤,或者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路梗阻。

在这种情况下,单靠生活习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需要结合药物甚至手术治疗。

泌尿功能的强弱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大部分情况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都能看到明显的改善。

这也提醒大家,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才是保护泌尿系统健康的长久之道。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崔艳伟.“5E”康复模式在全膀胱切除泌尿造口患者的病耻感及社会功能的效果分析,中国临床研究,2018-07-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