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很钦佩那些拥有‘硬技能’——比如敏锐的分析能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的同事,后来我意识到,这些技能并不足以使人取得成功,拥有情商同样重要。”
上面这段话出自哈佛大学新生院院长托马斯·A·丁曼。
同龄人影响同龄人。在他看来,哈佛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个人成就感,比在职场晋升,更有积极的影响。
一项针对哈佛268位学生的长期追踪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1938年,美国哈佛大学学生健康中心阿利·博克教授曾经做过一项研究。
他找来268名白人男性哈佛学生作为他的研究对象,并对这些实验对象进行从上大学开始,到进入婚姻,再到退休,直至生命的尽头70余年的追踪。
他企图探究:都已经是能够入学哈佛的白人男性学生,证明这些学生在智商、家庭背景上应该差异不大。
但是,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相似背景的学生走向不同的人生路径?怎样才能拥有既成功又快乐的人生?
70余年里,这些人经历了毕业、结婚,还经历了“二战”。
每隔几年,博克教授就会追踪一次这些参与者的健康程度、幸福值以及人际关系情况。
研究初期,博克教授曾根据研究对象的财富、智力、体力对他们的未来进行预测。
研究对象进入耄耋之年后,这项研究的第三任负责人乔治·韦兰特终于有了观察这些被研究对象,即268位哈佛白人男性完整一生的机会。
他研究了这些人从开始上大学到去世这几十年间的记录, 惊讶地发现,根据研究对象的财富、智力、体力这些因素进行预测的准确性比抛硬币高不了多少。
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按照最初的预期发展,而是走上了相反的道路:英年早逝、离婚、酗酒……
只有四位研究对象竞选国会议员,其中一位约翰·肯尼迪成为美国总统。
人际关系比其他一切因素都重要
于是韦兰特继续研究: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起点相似的年轻人走向不同的命运?哪些因素会带来长寿、幸福和事业上的成功?
“长寿快乐的秘诀在于建立丰富的社交网络,而不仅仅是拥有高智商或优越的家庭背景。”
经过十年的深入研究,看过268位哈佛学生不同人生轨迹后,韦兰特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人际关系比其他一切因素都更重要,人际关系越广泛的人越健康、幸福,也活得更久。
这项研究中的两位参与者奥利弗·霍姆斯和阿尔杰农·扬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一次见到霍姆斯,博克教授就产生一种直觉: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事。
霍姆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从小就学习各种音乐课程,有很好的家庭教师,父母也对他宠爱有加。他妈妈接受采访的时候,这样评价儿子:“他合作能力强,很有同情心,而且特别幽默。”
霍姆斯上大学的时候,身材高大、长相帅气,是辩论队里的风云人物。他有一群要好的朋友、一个温馨的家,还有一个看起来非常光明的未来。
阿尔杰农·扬,也是一位同样优秀的学生。
扬和霍姆斯一样,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他妈妈回忆说:“两岁的时候,扬就已经表现得像个大人。 ”
在所有268名参与研究的哈佛学生中,扬在智力和心理健康评估中都获得了最高分。
博克教授标记出了那些他认为将来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学生。起初,他坚信霍姆斯和扬都将一帆风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昔日的才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霍姆斯进入法学院,毕业后结婚,搬到了离父母更近的地方。他在法律界取得了显赫的成就,最终成为马萨诸塞州的一名法官,在闲暇时还指导年轻律师,一直忙碌到老年。在事业的巅峰期,他对全州的法律体系进行了改革。
而扬的命运则完全不同。
他的未来本应是一片坦途,但上了大学之后,他和大家越来越疏远。大三那年,他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失业了。
为了照顾家人,他不得不从哈佛退学,去工厂工作。研究团队对他的未来感到忧心,因为退学是一个很沉重的决定。但他们还是相信,这个年轻人迟早会重返校园。
最终,扬的父亲走出了抑郁的阴霾,找到了新工作,但扬却变了很多。他从一个阳光男孩变成孤僻的人。
几十年间,他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49岁时,他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养宠物。51岁时,他最好的朋友去世,之后他再也没有建立过同样深厚的友谊。扬在66岁时去世。
在研究团队划分的十级人生成就中,扬的最终成就是零级。
霍姆斯最令人羡慕的并非职场成就,而是他的人际关系。
85 岁高龄时,他依然给爱妻写情诗,而她也会为他画像。提到密友,他能立刻列出六个人的名单。
直到暮年,他仍风趣不减。谈到前列腺问题时,他能开玩笑说:“我的医生都钦佩它能长这么大。”
掌握比获得高学分更重要的技能
“现在的大学生与70年前参与博克教授研究的学生们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唐文理(Stephen Turban)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同时担任哈佛校友会董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教育科技公司Lumiere Education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一职。
就读哈佛的经历下来,他发现: 哈佛大学的很多学生在学术生涯中表现出色,是真正的学霸,但当涉及人际关系领域时,往往一头雾水。
“我们了解线性代数、会写学术论文,甚至能直接阅读外国文学,可是对于如何过上成功和幸福的生活,我们知之甚少。”
不仅学界如此,业界也有相似的感受。
谷歌对所招聘员工表现进行分析后发现, 大学毕业两年后,曾经的高GPA学生与当下的优秀员工之间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了。 大学时的成绩也许能预示一个人工作前两年的表现,但对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毫无影响。
毕业后,先进入麦肯锡,后自己创业成为教育从业者的唐文理,更是从行业的角度发现,不仅是大学如此,整个K-12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方面都是欠缺的。
高中辩论赛上,大家都仰望着台上的明星辩手,却没人关注坐在下面的听众;申请大学时,学生得吹嘘自己的个人成就,写帮助他人的事迹没什么作用。
此外,学校过分追求排名,过分强调分数,这种有意无意引入的竞争机制,让学生更无从也无暇去有效处理人际关系。
“格兰特教授的研究发现是有普遍性的。”
无论针对的是公立大学的第一代大学生还是非裔美国学生,该研究都发现,人际关系对情感状况、健康水平乃至学术造诣都有深远影响。
在《零社交压力》一书,唐文理针对性地提出了“人际关系GPA”的概念。
并针对维系人际关系,他提出五种核心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01 主动出击
开启关系:主动搭讪,一起吃饭,吸引他人,组织活动;
维系关系:当冲突发生时,要做迈出第一步的那个人;选对时机,主动开口,说出藏在心里的烦恼;
02 认真倾听
调整到舒适的姿势,做好身体准备;
给予鼓励,保持积极聆听,给予正面反馈;
学会安静地倾听;
学会提问,但一次对话中最好不要问超过5个问题;
03 拥抱脆弱
展现完美,无法建立更有意义的链接;
脆弱,帮助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04 创造仪式:养成可以长期坚持的习惯
05 经常给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每日教育新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