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的《太行山上》有一句歌词“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是一句用血泪和不屈写就的歌词。抗日战争期间,各省的中国军人为了守土保家,背井离乡,前往全国各地,奋战在抗日的最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从各个省份出来参与抗战的军队,人们往往不会称呼他们的番号,而是用他们故乡省份的简称来称呼他们,因为他们是故乡的骄傲,也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军人的身上,故乡造就了他们的铁血的军魂。

抗战期间的川军装备落后,军事训练差,1937年9月,正是这支贫弱之师穿着草鞋走过了蜀道天险,出川抗日,几乎参与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功勋卓著。视死如归,百战不屈的川军蛮子也打出了铁血之师的名号。抗战期间,川军共出兵6个集团军,还包括2个军和1个独立旅,占全国抗战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抗战中,还有一支著名的“狼军”,1937年10月,面对武器装备占有绝对优势的日军,6万广西子弟在淞沪战场用血肉筑起一道钢铁城墙。仅仅3天,6万桂军几乎损失殆尽,但是却无一人退后,抱定了“勇士死国!”的决心,打出了狼兵的血性。广西抗日出兵高达100万,是按人口比例出兵最高的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战史辉煌的川军、桂军,湘军在抗战中的名头却并不响亮,甚至一直被人们忽视。那是什么原因让这支近代史上拥有“无湘不成军”威名的军队,却在抗战期间默默无闻呢?

其实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前,湖南地方军阀之间就矛盾不断,湘军各部军心分离,大部分并入了中央军,只剩下第四路军一支独苗。1937年,淞沪会战,湘军是唯一一支全军尽出的部队,总兵力达到了15个师,而这一战,也成了湘军的“谢幕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淞沪会战时湘军中流传着一句话“要死面朝天,不死变神仙”,在上阵杀敌前,一句“来生再见”也成为了湘军的“风俗”。淞沪会战也让湘军士兵和中央军中的三湘子弟再次同心抗敌。会战期间因为表现优异受到嘉奖的10个师中,就有湘军的第15、第16、第19三个师,而在杨行一带坚守21天的第8师也是曾经湘军改编的中央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淞沪会战血战三个月,湘军原部队基本损失殆尽,一些部队甚至因为伤亡过大而被裁撤了番号。而在会战之后,湘军主力全部编入了中央军,湘军的名号也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之后的8年抗战里,湖湘子弟却依旧默默拼杀在各个战场,但是因为没有打起“湘军”的旗号,所以连湖南人自己都可能不了解湘军将士守土抗战的赫赫战功。

湖南是抗战的主战场,在长沙、常德、衡阳、湘西共进行了七次大会战,歼敌数量占八年抗战歼敌数量的一半,三湘子弟也几乎都投身到这些会战之中,哪支部队打空了,就用湖南儿郎补上,王牌第74军,第5军,包括入缅作战的远征军第6军,都是在湖南进行兵源补充,后期官兵大多都是湖南籍。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后,就曾有人说过“湖南民气强悍,灭中国除非灭湖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绩辉煌却默默无闻,可惜的是“湘军”不再,可敬的是“湘军”不灭,湖南既是抗战的最前线,又是最后的大后方,七年战火,湖南平均每15人就有1人参军,是全国人均参军人数最多的省份。湘军的抗战史,也是中国很多省份抗战的一个缩影,这些省籍的军人都分散在全国各个抗战的部队之中,捍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