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都说和杨启良相处那么长时间之后,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战斗英雄,他们要去看当初省政府发给他的牌匾。

一阵翻箱倒柜之后,杨启良从卧室角落的箱底下拿出了那块牌匾,只见上面写着:“人民功臣,浙江省人民政府,1985年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对于杨启良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年,那一年,他抛洒热血于中越边境,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后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颂歌。

然而他故事的开端早于1985年,却又不止于此……

英雄本色

20世纪70年代中叶,越南在实现国家统一之后将中国看作自己的“头号敌人”,他们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为了谋求地区霸权,越南方面不断派兵侵扰我国的边境地区,并杀害我国边境居民。

1979年2月17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我国开始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历时一个月,3月16日,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了作战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中越两国的军事对抗并没有就此结束,越南军队又在两国边境上不断地挑衅,制造流血事件,忍无可忍之下,中国军队又开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也称之为边境轮战。

两国此后相继在罗家坪大山、老山、者阴山等地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杨启良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1981年,杨启良从家乡台州黄岩应征入伍。1984年,他跟随部队到云南前线参加自卫反击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3月8日,已经担任班长的杨启良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上级命令他组织12名战士,组成两支敢死队,拿下166高地和它北侧的无名高地。

杨启良领命前往,他率领战士们坚守在无名高地一号阵地上面。3月9日,越南方面连续两次以一个连的兵力向我军驻守的166高地及其北侧的无名高地上发起了不间断的攻击。

然后都被杨启良所在的连队给一一粉碎,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钟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夜,敌人认为借着夜幕的遮掩,正是实行反扑的好机会,于是他们改变了进攻的方向,将大部分的炮火对准了杨启良所在的无名高地一号阵地上面。

在激烈的战斗中,杨启良和战士们击退了敌人组织的三次进攻,将敌人的步伐牵制在高地之外。

面对疯狂反扑的敌人,杨启良毫无惧色,他用步话机向连队立下了誓言:人在阵地在!之后,杨启良利用地形地势,跟队友们一起奋战了4个多小时,不仅击退了敌人组织的四次反攻,还击毙了敌军18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友们说杨启良就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角色王成一样,英勇无畏,有胆有识。在被敌人围攻的时候,杨启良视死如归,尽显英雄本色,他一边尽力投弹,一边大声嘶吼着:“向我开炮!”

只要能打胜仗,其他无关紧要

战争面前,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尽管多次身陷险境,身上也带上了荣誉的勋章,杨启良始终坚定信念,固守军人的本色。

子弹射中了他的肩膀,弹片将血肉削去,即使时隔多年,我们仍能看见那个部位凹陷下去的伤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身上更为严重的伤疤则位于左腿上,在枪林弹雨中,杨启良的左腿被击穿,子弹从大腿外侧射入,横穿大腿,再从左侧飞出。现如今,杨启良的左腿还留有一个像硬币般大小的伤疤,默默的提醒我们当时的情况有多凶险。

如果子弹再偏一些,射中了大腿的动脉或者正好卡在骨头上,那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以上这些可见的危险,杨启良他们还要忍受着恶劣的环境侵扰。当时战士们为了军事需要都住在“猫耳洞”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猫耳洞”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像是猫耳朵的洞穴,这是云南一带对于战壕的独特叫法,其空间狭小,不占地方,所以隐蔽性高,敌军轻易不会注意到它。

作为战壕,猫耳洞的主要功能服务于军事作战,自然在舒适度方面大打折扣。其空间小,不宽敞,尤其在云南这样的热带雨林里面,战士们长期呆在猫耳洞里面更是要忍受其潮湿的环境,还要防备虫子的侵扰。

在如此艰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杨启良和战友们在猫耳洞中一住就是一年,他们甚少洗脸、换衣服,个人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很多战士们的脚趾和大腿不可避免的腐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杨启良他们“灰头土脸”的出现在连队里去汇报工作的时候,领导甚至第一时间没有认出来他,他看着杨启良的脸问到:“你是谁?”

而问到为何能够忍受这样恶劣的条件、且得以长期坚持下去的时候,杨启良说当时的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战士们唯一的想法就是:只要能够打胜仗,这些都没有关系。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大无畏的精神,他们才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事后,杨启良所在的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被命名为“坚守英雄连”,战士们获得了荣誉,得到了表彰,杨启良本人也被授予了一等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他回到浙江驻地的时候,浙江省委因为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给他颁发了这样的一块“人民功臣”的牌匾。

收到牌匾之后,杨启良很是珍惜,他一开始是将其挂在了家里客厅墙壁上面,后来感觉这样太过于高调,于是他又将其取下,珍藏在箱子里面。

他本人也变得越发低调了起来,1996年,杨启良转业回到了地方,他离开了自己奋斗十几年的部队,来到了台州当时的工商部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不褪色的老兵精神

从一名军人到一名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不变的是对于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杨启良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谦虚低调的作风,他从来没有跟谁说过自己以前的功绩,只一心扑在消费者维权上面。

因为他在处理消费者投诉问题上,总是会设身处地为消费者考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所以大家都戏称他为“老娘舅”,来夸赞他在消费调解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他曾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接到了消费者投诉案件121例,经过他手处理的约104件,因为他办事认真负责,处理得当,所以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夸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工作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进行消费调解的过程中,杨启良也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碰见一些不配合工作的人,这些也都是常态。

有一次,杨启良接到了一个关于汽车4S店投诉的案件。车主在外地发生了交通事故,车子受损,车主却想将责任转嫁给汽车修理店,非要说是汽车修理店没有将车子给修理好。

这件事被杨启良给受理之后,他经过多方的核实,最后查证是车主在说谎。针对这种情况,杨启良建议车主取消投诉,没想到这个车主谎言被揭穿之后恼羞成怒,他对杨启良破口大骂,还威胁他说要投诉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再比如,杨启良在调解纠纷的时候,因为发当场揭穿了别人的谎言,对方就扬言会让他好看,还威胁说要打他。

可是杨启良丝毫不怵,他面对身形比他强壮一倍的魁梧大汉,掷地有声的说道:“我当年参加战争,打打杀杀也不是没有见过,你这样闹事是没有用的……”

杨启良强硬的态度使对方萌生了退意,魁梧大汉没有再说什么话,事情也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见惯了这些场面,可你要说杨启良心中没有丝毫想法也是不准确的,面对别人的误解的时候,杨启良心中也会感到委屈,只是他更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因此他总能将个人情绪及时消化,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永远是最认真的态度和最专业的工作能力。

从一个拿着刀枪拼搏在枪林弹雨中的军人,到周旋在各种“琐事矛盾“之中,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可是杨启良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始终没有变,他的身上依然留存着军人的底色,现在的他为老百姓们办事,秉公执法,将责任抗在肩上,并且不辞辛劳。

有很多老兵,他们在战争年代,扛上机枪大炮奔赴战场,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后是国是家,他们不能退,也不会退;在和平年代,他们归田卸甲,置身于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并且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放热,继续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杨启良背着步话机,手拿手榴弹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他坚毅且充满杀气的眼神让人看到了独属于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中国需要这样的军人,民族需要这样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臂膀为中国人民撑起了一片天,老兵值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