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杨燕绥,也是知名的社保专家,在接受访谈时,谈到了我们特色的社保养老制度的前世今生,其中谈到,从1994年开始建立社保养老体系,一直到2004年基本建成。其中在建立时就背负着空账,到目前都是如此。那么这将对于未来养老金体系的顺利运转,构成了先天难以解决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特色的社保养老制度,参考的是德国社保模式。其中对于收入和发放养老金的规则,学习了德国的“现收现付”制。也就是说,用当年从劳动者缴纳而来的社保养老基金,进行支付当年要付出给退休人士的养老金。那么收取的社保养老基金来源于当时正在工作的劳动者,而付出的养老金用于已经退休的劳动者。

在1994年到2004年,恰逢我国劳动力的红利期高峰期,退休人士占据社会人口的比例比较低,基本上是6~7个劳动者去供养一个退休人员,乃至更多,每年给予的养老金总额压力小。此时按照现收现付制,社保部门收取的总额多,付出的总额少,顺利建设出了我国的社保养老金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劳动力红利逐渐下降,到了2013年见顶,人口数量红利消失,进入到了人口负担期。随着退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人均寿命越来越长,社保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已经变成了3.04:1,也就是3个劳动者养1个退休人员,到了2023年下降到2.69:1,到2050年将下降到1.03:1。

那么“现收现付”制就遇到了养老基金缴纳不足,以及养老金发放总额持续加大的双重压力挑战,收付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同时在这30年间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更加加深了缺口的逐渐加深,那就是公务机关以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从领取退休金并轨变成领取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务机关和事业退休人员,之前也没有缴纳过养老基金,他们在2014年之前,也并不是由社保部门承担退休人员费用。但是2014年开始的十年并轨路,逐渐让他们纳入了现在的社保养老金体系。其中一个新名词,那就是“视同缴费年限”,他们在退休时,将过去没有实际缴纳过养老基金的时期,视为缴纳过了,从而可以合并计算养老金。

在并轨过程中,虽然有着财政补贴,但是这类人员实际是没有真实的社保养老基金缴纳过程的,而且到至今为止也没有补齐,同时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也比较高,更是加大了社保养老体系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过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从1962年出生的我国历史上最大一批婴儿潮,已经逐步进入到退休,从劳动者变成退休人士,要开始领取养老金了。他们每年新退休人员超过2000万人。国家统计局计算,从1962到1975年,年均出生人口2583万;累计出生人口3.2亿人,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婴儿潮。

社会的养老供养比例越来越低,现收现付制下将出现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对于我国社保养老体系的稳定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现在国家倡导建设三个层面的养老体系,其中特别去推个人商业养老金体系。其实可能就是解决民众养老的根本性导向战略,社保养老金来铺底部,个人商业养老金做支撑,满足养老需求,其他存款和理财等等做调剂。

社保养老金仅仅是一个最低的生活保障,如果民众想实现有效养老,还得自己构建个人的商业养老金储备。 每一个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就要开始准备自己的养老安排。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上班时缴纳着社保养老基金,未来退休后就足以保障养老了。养老还是要靠自己,社保养老金仅仅是个铺底,大家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