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 风云 参数 图片 )激变,行业诸方混战,一年来的高烈度竞争,已让不少老板放下“做大做强”的执念。

这并非是汽后人开始“躺平摆烂”,而是面对增长的3大瓶颈,不得不另辟蹊径。

一是消费下滑,维保业务开始缩水;

二是虹吸加剧,客户流向头部门店;

三是红利消失,配件价格高度透明。

可以说,比价格、卷服务、抢客户的传统发展路径,已难再找到施展空间。

正是因此,越来越多门店开始探索“小而美”且可持续的发展路线。基于项目爆点和客群筛选的双重价值,一些“小修小补”类的生意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01、上手快,成本低,修理厂都有未发掘的“金矿”

所谓“趋势藏在细节之中”,自免拆烧机油治理、底盘胶套更换等项目走红之后,不少修理厂老板断言,未来“精打细算”的生意会越来越多。

诚然,从年初至今,车主消费降级的特征日益明显。自带配件蔚然成风,保养周期一再延长,在“应省尽省”的理念下,车主们“能自己上就不进店”,配件问题“能修就不换”,主打不花一分冤枉钱。

这正为近年来兴起的“微修”业务,创造出快速增长的条件,其中入局较早的一批门店,借势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连锁品牌。AC汽车围绕“漆面修复”、“玻璃修复”等关键词,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发现,目前已有十余家粉丝量过万的“微修”门店,其中有4家建立起连锁品牌。

以【**皮】品牌为例,其主营业务为车身凹陷、玻璃裂纹、内饰皮革修复,目前已开出22家直营店,100余家加盟店。从区域分布来看,其自营门店多分布在长三角及珠三角一带,加盟门店则相对分散,成都、郑州等主要城市基本实现覆盖。其抖音帐号目前已收获了近23万粉丝,视频和直播内容均是获客的重要渠道。

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其视频评论区车主的接受意愿越来越高。除了“保住原厂车漆和玻璃”的诉求外,“小凹陷一小时取车”,“保留车衣/改色膜”等也是车主所看重的好处。而在玻璃修复方面,相比于BBA等车型数千元的更换价格,几百元的修复价格显得更为实惠,在确认安全性之后,车主“老带新”的并非少数。

事实上,此类“微修”业务并非这些门店和连锁首创。AC汽车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多数修理厂基于精力、收益等考虑,只是将类似的“小修小补”项目作为熟客的附加服务(详见文章:超3亿次播放,主打替车主省钱,修理厂又一网红项目出炉?)。而这也意味着,修理厂或许是时候深度发掘这一“金矿”,在消费下行时代,回归汽修本质,重塑“手艺”的护城河。

相应的,此类项目的上手难度和投入成本普遍较低。一方面是不必额外建设专业场地,硬性投资仅限于工具组合。另一方面是引入门槛极低,不必焦虑库存备货。即使初期技艺不精,也可主动筛选难度,逐步打磨。

02、好推广,易定价,兼具话题点与可持续性

项目推广需要话题,“省钱”便是最大的爆点。盘点近年来汽后市场的热门营销动作,从“198保养”,到“680烧机油治理”,再到“1999贴车衣”,都在直击车主追求“性价比”的内核。

相比之下,“微修”类业务重在人工,在定价及服务搭售方面有着更高的自由度。

按照常规以面积计价的方法,一元硬币大小的车身凹陷修复通常在200元左右,同样面积的玻璃则按材质不同,定价在150~350元左右。而刹车盘、轮毂划痕的修复通常也在100~200元左右,这正是车主感知明显,且讨论意愿较为强烈的价格区间。

参考AC汽车“连锁百强”奖获得者,“祺快补漆”创始人的观点,由于此类损伤极为常见,且客单价较低,车主在询价时通常较为放松,门店话术操作空间较大,且可参考车主用车习惯深度转化。换句话说,在油液、配件类产品价 格越 来越透明的背景下,门店或能以此类服务项目为抓手,为转化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正是因此,“微修”类项目在“爆款”底色之外,同时满足了门店对项目可持续性的诉求。一方面,门店可以按照引流思路,巩固以往的优势项目。另一方面,门店可以沿着技术路径纵深发展,有了塑造“专修”价值的切口。

这正是“微修”连锁们所倡导的价值主张,即聚焦于市场相对稀缺的垂直领域,借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不断巩固并创造自身的业务价值。

而这一思路在更为内卷的餐饮业早已有所体现,从综合性酒楼,到不同菜系的餐馆,再到以单一菜色见长的饭堂,在日益拥挤的行业当中,拆分项目并垂直深耕,或是摆脱内卷的真正出口。

03、转化快,得人心,明年或有更多玩家入场

整理目前已具规模的“微修”类业务,主要聚焦于漆面、玻璃、轮毂、内饰等美观性项目,但以此为切入口的门店类型,却格外多元。

首先是洗美贴改专项店,在日益精细化的服务框架下,不可避免的要帮助车主解决轻微磕碰的问题,而漆面无损修复,是足够亮眼的卖点。

再者是有钣喷资质的综修厂,在车险业务逐步退坡的前提下,亟于通过门槛更低,离车主更近的业务,来稳定营收,寻求新的增长。

其次是社区快修快保门店,在维保产值下滑,客户粘性削弱的背景下,简单且具有特色的服务,正成为其自救的手段。

最后是上下游压力更大的轮胎专项店,正延用这一思路,基于补胎技术,开创轮胎“微修”的话题入口。

可以说,经过一年来市场的推波助力,越来越多的门店已经看到“微修”生意转化快,得人心的优点,并创造机会,与自身的项目所杂糅。

值得关注的是,汽后市场在马太效应下,正呈现出“大店合并,小店逃离”的趋势。参考成熟市场,汽服门店哑铃型的结构,以“微修”概念转型成功的赢家,还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