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起山东,往往就会想到另一个地域名词“胶东”。胶东是山东的一部分,近代史上著名的胶济铁路就是指从胶东到济南的铁路。那么,胶东具体是指哪儿呢?

其实,所谓胶东,说的是一条名叫胶水的河流以东的区域。

胶水?这名字看起来挺奇怪的。是不是这条河流里的水看起来都黏黏糊糊、像粘东西用的“胶水”一样,所以才叫胶水呢?

不是的。关于胶水,《图经》中是这么说的:(胶水)水色如胶,北流三百里入海。这意思是说,胶水的得名、不在于淌在这条河流里的水粘稠如胶,而是看起来颜色像胶一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有没有和胶东对应的一个地方地域叫做“胶西”呢?事实上,真的是有这么一个地名的。

秦时胶东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时胶东郡
“七国之乱”时期的胶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国之乱”时期的胶西

在明朝之前,山东有一个名为“胶西”的县城,县城驻地叫板桥镇,也就是今天胶州的东方红桥附近,当时的胶西县管辖的范围覆盖现在的高密、胶州等地域。明朝洪武2年(即公元1369年),胶西县改名为胶州。

如果把史书再往前翻,会发现,还曾经有过“胶西郡”和“胶西国”;“胶东”一词最早也出现是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此设立胶东郡。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个以胶东命名的行政建置,始皇帝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时、开始有了胶西郡。

到了汉朝,文帝十六年(即公元前164年)时,胶西郡改为胶西国。从胶西国、直到明代,先后以胶西命名的县级以上行政单位,管辖范围不尽相同,大致曾包括胶州、黄岛(胶南)、高密、安丘、昌邑、潍坊、诸城即墨等地或其部分区域。明朝后,胶西一词就从县级以上地名中消失了。

到后来的袁世凯时期,清朝的府、州等行政编制被废除,开始执行省、道、县三级编制,之前曾经以胶西之名存在过的区域也被编入了胶东道。

胶东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东道

后来,国民党和中共曾先后在此处设立胶东行政公署。胶东之名,重新出现,具体包括今天的烟台、威海和青岛东部的县区。

这是过去按照地理位置定义的胶东。时至今日,胶东的意思现在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也是一个文化名词。文化意义上的胶东,是指以胶东话(胶辽官话)为基础方言,习俗和烟(台)威(海)大体一致的地区。这样一来,胶东除了包括烟台、威海的全部县、市、区,青岛的大部分县、市、区,甚至也包括了潍坊东部的昌邑、高密部分区域。

现在说起的胶东,或者叫做胶东半岛,通常是指烟青威地区。本文结束前,再说一下胶西,时至今日,胶西还是一个地名、即胶州西郊的“胶西镇”(胶西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