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第326篇原创文章 -

前两天我写过《》一文,介绍过两个针对难度较大的书的读书方法。

今天我又想起了之前读哲学经典的几个笨方法,并身体力行地测试,发现明代张溥的「七焚读书法」效果更好,于是就用它来读一些难记又难理解的知识点和哲学段落。

何谓「七焚读书法」?指的是明代的学者张溥为了提高读书效率而发明的一个通过抄写、朗读和焚烧抄写纸的读书方法。

它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每读一篇新文章(或段落),都抄在纸上,边抄边默读;第二步是抄完之后大声朗读;第三步是把抄写的文章烧掉。

比如我为了读古书而需要了解的天干地支,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等常识,刚开始单靠理解比较难,就适合用这个方法加深记忆。

下面是我当时记二十四节气背的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如果不借助图表辅助理解,只读过一两遍就很难记住,即使勉强记得住也很快忘记了。这时我就用张溥的「七焚读书法」来读。

第一步是把这四行字抄写在一张卡片上,边抄边默读,逐字找出对应的节气;第二步是大声朗读几遍;第三步是感觉自己记下来了,就把卡片烧掉。

过了一个小时,再尝试记忆这四行字,看看自己能否把它默写下来,或者说出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也可以。

倘若某个知识点记不住或混乱了,就抄写第二遍,边抄边读,再大声朗读,烧掉,如此循环反复七次,这几行字基本烂熟于心了。看来古人的读书方法还是有用的。

记二十四节气不难,一般过一遍「七焚读书法」就够了,稍难一些的就多重复一两次。比如我记「支中藏干」就重复了三四遍:

子中藏癸水,丑己癸辛同; 寅宫甲丙戊,卯中乙木逢; 辰藏戊乙癸,巳中丙戊庚; 午中丁己土,未宫己乙丁; 申中庚壬戊 ,酉中独辛金; 戌宫戊辛丁 ,亥中壬甲逢。

现在我做得到看见某个地支,就条件反射式地想到它有哪些藏干,几乎不用再思考。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说,当你遇到一个难以记忆的知识点,或者对新手有理解难度的一本书,用这个方法就能慢慢读懂和记忆。

这个读书方法同样适用于阅读晦涩难懂的西方哲学经典,比如马丁·布伯的《我与你》

在《我与你》这本小书中,各段落有长有短,即使只有一两句话的段落也不好理解,只有不断地琢磨和思考,才能慢慢读懂作者的意思。

像下面图片中的这段话,初读时相当拗口,每个字都认得却读不懂,似乎作者有意打哑谜一样写得相当于晦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你边抄边读地把它抄写下来之后,就开始有点感觉了,也朦朦胧胧地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当你又大声朗读两三遍之后,这段话的意思便慢慢凸显了出来,这时你可以把它烧掉,接着继续抄写第二遍,你将发现自己读懂的比第一次多。

如此反复几次,这段话的意思你就完全明白了,它说的是在使用「你」这个词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参照物的,不像「它」这个词,还要倚仗别的事物。

就像我们介绍一只猫时通常说这是韩梅梅的猫,它是依附于「韩梅梅」而存在。 而说「你」时没有限定,也没有赋予任何物,只表明我和「你」处于一段关系中。

可见用这种方法读一些难啃的书比较实用,只是相对耗时,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快速阅读,已经极少有人静下心来如此用功读一本书了。

不过我们若可以多找一些难啃的书来读,边读边抄,接着朗读出来,最终读懂一本书,这种感觉是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