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山市紧紧围绕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目标,扭住农业水权水价改革“牛鼻子”,市、县水利部门“一盘棋”推进,建立健全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工程建设和管护、用水管理“四项机制”,有序推进金花支渠、蟆颐堰等“2+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打造一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其中,东坡区作为水利部“深化农业水权水价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不断探索东坡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东坡区试点基础上,眉山在全市推广全域现代化灌溉经验,探索创新的“五个三”模式,创新建设一批“农灌水厂”,在缺水山丘区实现农业灌溉“自来水”化,以探索全域现代化灌区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为手段,打造眉山全域现代化灌区“金字招牌”。其中,青神县在推进全域现代化灌溉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

5月8日,眉山(青神)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专家教授媒体国资金融把脉赋能行座谈会在青神举行。会上,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以及部分驻眉媒体机构、金融保险机构、国资国企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就该市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推进工作进行了分享交流。5月9日,全市全域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在青神召开,推广青神创新农业用水“五个三”机制,加快实现全域现代灌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眉山市全域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眉山市水利局供图

“三大工程”夯基础

面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突出的矛盾,建立健全项目配套机制,以“三大工程”引领项目建设,全域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一体化灌溉体系。一是实施水源工程。突出“活水引调、河湖连通”,依托岷江虎渡溪和汉阳航电枢纽库区,全年将江河水提引到水库、山坪塘、蓄水池等中,实现常年有水、四季不愁。投资2亿元,建设鸿化堰灌区续建配套等系列工程;计划建设大中型提灌站3座、小型提灌站31座。二是实施水网工程。以县级水网规划为基础,根据河流水系特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天府粮仓供水保障目标,强化输配水和水系连通,落实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已建成管道(渠道)435公里;计划建设骨干管道(渠道)130公里、末级管道(渠道)300公里。三是实施智慧工程。以主要水源为节点,依托智慧平台、自动化计量设备、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在大力促进节水的同时,推动“两变两降三升”,即:推进间歇供水向按需供水、沟渠引流向管道引流双转变,实现水利设施建设成本、占地面积双下降,促进农业用水效率、管护水平、种植效益三提升。已建成水肥一体化灌溉管道300公里,覆盖灌面5万亩以上。

“三大步骤”定水权

出台《青神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突出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坚持“三大步骤”定水权,实现1.15亿立方米水权总量科学分配。一是依据定额定标准。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定额为红线,针对平坝、丘陵不同地类,通过调查实验,合理确定用水标准。二是因地制宜确水权。根据县内各灌区规模、类型、供水特点,按照平坝引流、丘陵提灌不同方式,将水权逐级细分到乡镇、村社,以村社为基本单元,将用水权分配到组到户。三是探索机制促交易。推进水权市场化交易,健全完善水权交易平台,加强水权交易监管,实现乡镇与乡镇、村社与村社之间结余水权自由交易。

“三个区分”定水价

根据灌溉方式、作物种类、工程类型的不同,通过分档调价和分类核价、分段定价的形式,开展灌区农业用水成本监审,科学核定水价。一是分档调水价。根据渠道、管道灌溉方式的不同,分档调节水价。二是分类核水价。根据粮油类、经作类作物种类的不同,分类核实水价。三是分段定水价。根据国管、群管工程类型的不同,分段核定水价。传统渠道灌区,粮油类0.09元/立方米(国管工程0.07元/立方米、群管工程0.02元/立方米)、经作类0.1元/立方米(国管工程0.08元/立方米、群管工程0.02元/立方米)。新型管道灌区,粮油类平均0.2元/立方米(国管工程0.16元/立方米、群管工程0.04元/立方米)、经作类平均0.6元/立方米(国管工程0.56元/立方米、群管工程0.04元/立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眉山(青神)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专家教授媒体国资金融把脉赋能行座谈会。眉山市水利局供图

“三个创新”强管理

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鼓励发展村集体、农民用水自治组织、社会化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按照“保障工程运行、促进节约用水、减轻群众负担”原则,创新基层水费1/4模式,将用水户缴存水费的1/4用于电费、1/4用于人工、1/4用于维修养护、1/4用于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农业用水价格全部达到运行维护成本。一是专业管护到户。坚持有工程必有管护,建立村级智慧化管道灌溉系统,实施“一户一表、一户一码”数字化工程,通过自动化设备精准输送水源进村到户,用水户扫码取水用水;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1人可线上管理约5000亩范围。二是精准奖励到户。科学制定奖补政策,以“真金白银”调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节水的良好氛围。对用水户等按照1—3元/亩的标准,根据年内节水量进行奖励;对“渠改管”试点灌区用水户按照0.1元/立方米的标准,根据年内实际用水量进行补贴。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农业水价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17.2万元。三是精确服务到户。在百家池村试点“村党支部+群管组织”管理模式,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民用水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为用水户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便捷化节水灌溉服务,及时解决群众用水难题。

“三个共享”增后劲

探索以政府牵头引领、村集体参与共建、社会资本主要投入的市场化运行模式,推动建设资金来源充实(丰富)、管护责任明晰、利益分配合理的现代化灌区。一是投入共摊。合理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多元投资效应。以村集体为主体,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引入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民用水组织等社会资本,促进项目落地落实。二是责任共担。建立健全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村集体行使主体管护责任,国有平台公司、农民用水组织、社会化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负责具体管理,用水户(协会)参与使用的新型灌区共建共管模式。三是利益共享。按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比例,合理制定收益分配制度,在保障灌区长效运行管护的基础上,充盈县级财政、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社会化组织。

下一步,眉山市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农业、水利、移民后扶等资金,“一县一策”,因地制宜创新探索“五个三”模式,彻底解决缺水山丘区农业靠天吃饭、平坝地区从粗放型到节约集约型灌溉转变、农业用水工程不闭环等问题,开展全域现代化灌溉“三年行动”,实现“工程配套、水网闭环、管理智慧、生态良好、发展共享”目标。(梁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