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改革的先锋,这一次在电动车的整治工作上,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继去年12月15日实行的城区内多路段电动自行车禁行之后,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村经济联合社发布通告,明确全面加强三元里电动车管理,自5月16日零时起,所有电动车及五类车禁止入村停放。

元里村,号称“广州城北最大的城中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0.92平方公里,人口3.7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村里面楼宇密集,进出的道路比较狭窄,电动车是不少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据统计,村内电动车保有量为6000余辆。

而这一次,三元里联社的一系列操作,也打响了广州城中村禁停电动车的“第一枪”。

有网友说:当年的三元里抗英,让嚣张跋扈的外国侵略者见识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如今的三元里再次对电动车说出了“不”字,又让无数的电动车主感受到了冬日的严寒。

看到村里的通报,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村民们已经受电动车的苦久矣,禁行可谓是大快人心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一项政策的实施,必须会给村民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接送孩子的不便,上下班时间的拖延,停车位不足带来的麻烦以及车辆安全等问题。

针对诸多可能存在的问题,三元里联社也给出了很多相应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村外设立电动车集中停放区,增建充电设施超2000个,在充电站点配置灭火器,并在村子的主要出入口放置微型消防车,投放共享单车等。

针对接送孩子的问题,村里定制了幼儿接送通行证》,在规定时间内允许家长骑行,外卖、快递、燃气、粮油等生活必需品配送的电动车,可在每日6时至24时登记后入村通行并限时离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三元里村在对电动车禁行以后,所采取的很多补助措施,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

只是我们在评论区里仍然还是看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有网友认为,对电动车禁行处理,属于行政命令对法律的侵犯,从根本上就是不合法的。

目前,国家还没有哪一项具体的法律法令是明确规定是禁止电动车出行的,基本都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行政法规,甚至是基层的通知文件。

从法律层面来说,这些下一级法规是不能与上级的法律相抵触的,也就是说,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电动车行驶及停靠,地方所谓禁行的规定本身就是违法的。

作为一种出行的交通工具,按理说,电动车与私家车、公交、地铁、出租车、自行车等一样,有着平等的出行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没有违背交通规则,谁都没有权利禁止它上路。

而如今的现状却是,电动车遭遇的困境越来越大,从强制头盔、挂牌、考证、限行、禁行,一步步快要把电动车逼入了绝境,在很多地方电动车已经是举步维艰。

在很多公共交通发达的大城市还要好一些,毕竟替代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很便捷,可在非常多的中小城市,也着急对电动车“下手”,就很让人想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怪不得有人形容,这就是“没有大城市的命,偏又得了大城市的病。”

就像我们这种四线城市,如今电动三、四轮车不让随意上路,既要淘汰绝大多数目前的“旧车”,又要挂牌、考证,导致很多老年人无车可骑。

切不说资源的浪费和老百姓的财产损失,作为家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主力,那些不能骑车的老年人,出地靠什么?

难道要靠一班车三四十分钟的公交?还是让他们再多花钱坐出租车?又或者是费力气的蹬三轮?

有些政策并不是不好,而是在实施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基层民众的实际需求,一味一刀切的禁止,并不是一个好的措施。

就像我们常常都在怀疑,这些禁止的政策,为什么偏偏只针对普通的老百姓,为什么不在源头上去治理呢?

有网友就直言:想不通,为什么汽车越来越多,偏偏就容不下电动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

其一,这些禁止措施多是地方政府为之,并不具有全国的统一性。

而多数电动车的生产企业都在外地,跨区执法很复杂,在法律上也缺乏有力的条文去支撑。

况且,这些生产企业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也是解决当地就业的一大途径,一禁了之恐怕很难实现,当地政府也不会同意。

其二,这些禁止政策的出台并不具有连贯性,有着时代的特点。

应该说,很多地市出台这样的禁止措施,是根据当地发展的现状来判断的。

就像广州三元里村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村庄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电动车的乱停乱放,村庄内骑行过快以及因为充电等导致的安全隐患增多,电动车数量太多而致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车辆少,问题不突出的时候,大家意识不到。如今问题多了,作为基层管理部门,也就重视起来了。

如果说除了禁止以外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那恐怕也不确切,只不过,比较之下,还是禁止实行起来更简单而已。

至于这个政策会不会对村民生活产生影响,那是一定的。

就说上下班,从村子里到村口车辆停放处,远的就要多走一二十分钟的路程,如果换成共享单车,按照多数城市现行的标准,15分钟内就需要1.5元,一个小时合到差不多4.5元。

这样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关键就在于,这本来可以是不必要的支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当然能理解,作为管理部门来说,对于安全和交通便利的重视,这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是不是可能寻求一种更合理的解决途径,既能让村民有车可骑,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排除安全隐患。

而这恰恰是在考验管理者的执政能力,“禁止”这样的方式谁都能做,不用禁还能整治好,那才是管理水平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我们的城市动不动就对电动车说“不”,是一种懒政的表现。

不管生产源,不管销售源,专门整顿购买者,这也就难怪我们的网民们不好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希望广州三元里村,探索的是一种更高效合理的城中村电动车治理方案,而是不希望全国盲目去效仿这种“一禁了之”的“标杆”。

有能力的人,当然希望去购买汽车提升生活标准,而没有那么高的收入,也应该允许他们使用电动车、自行车代步出行。

与民为善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更应该表现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针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上,是城市温情的所在。

我们希望记住的不是这个城市有多少的名胜古迹,有多少的古今名人,有多高的GDP, 有多少CBD、商圈、五百强企业等等。

更希望的是,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可以感受到一种不被打扰的平静,有一种幸福感,能够发自肺腑的为这个城市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