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之前徒步浏阳河已历4个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今年五一假期,我紧接着前面的行程,乘车到浏阳市永和镇境内的大溪河大桥,继续沿浏阳河上行,到达浏阳市达浒镇并绕麻洲村的河中岛走了闭环的另一侧,从象形路口乘车返回长沙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一期间,长沙市浏阳境内大部分时间阴雨绵绵,增加了徒步的难度,也营造了旅行的诗意。时值春末夏初,野外鸟雀鸣涧,溪流潺潺,林深气清,山花烂漫,我一路随性游去,渐入喧嚣的城市中难以体验到的世外佳境。

以往每一段行程结束后,我都以散记的形式,在自媒体上发布了图文,介绍了沿途见闻,这次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日下午晚些时候,我徒步来到官渡镇边上的河口电站。

河口电站建在官渡镇边上,属于竹山村河口组,大溪河的一条小支流金鸡河在这里与大溪河汇合。河口电站为河床式水电站,装机容量1280千瓦,库容10万方,2009年建成投产。从河长公示牌上可见,金鸡河(官渡段)以金鸡水库坝下为起点,竹山河口嘴为终点,全长12公里。两河交汇处建了河口桥,金鸡河过桥下后从滚水坝翻下去与大溪河汇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管河流河长公示牌显示,大溪河官渡段,即从新云山村邓家坝到竹联村樟彭坝,这一段总长9公里。官渡镇中心边上,有一个长2公里的河段,从将军庙至河口电站,是样板河段,在河岸边的近水处,建了一座数百米长的有栏杆的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溪河穿镇而过,在官渡镇中心的河段上建了三座桥,河两岸的建筑外观都装修成古色古香的,支在岸边的7个大字“我在官渡说爱你”有些无厘头,不过,也是一种大胆的表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右岸一边的河中,每相距百米左右,建有用于过滤垃圾的圆柱状设施。其中一个柱体上撑开了伞,伞下坐着一个钓鱼的人。他身后有木梯斜搭连通岸边。支架木牌上标明“新安古街”“万担仓码头”的字样。多只带顶棚的客船停泊在万担仓码头边。万担仓为两层的小楼,所挂红灯笼因长期日晒雨淋,外观红色早已变淡。楼下一间屋子为游客服务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码头停泊着好几只有顶棚的小船,能坐几人至十多人不等。

傍晚时分,沿河两岸的灯陆续亮起来。

面朝河面的小型建筑上有“居陵古渡”四字,河对门位置较高的楼房顶上嵌有“官渡古镇”四字。

往前走,岸边一块台地外墙上的壁画十分形象地再现了昔日官渡古镇船只往来、客商云集的热闹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虹桥的灯饰亮起来了,老远看去,在夜色中分外醒目。

在这有些朦胧的暮色里,古镇更显得有几分神秘,有几分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古镇有几个著名的景观景点和相关的历史文化,不妨了解一下。

关于古炮台遗址:

官渡古镇地处湘赣水运交通要冲,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炮台建于宋朝,公元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后于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

据史载,当时官渡古镇即宋朝浏阳州衙所在地,州衙设立在古镇的南岳商栈,州衙巡捕房即设立于古炮台后的华城商栈,因战乱,绿林悍匪暴动,四处抢占地盘,当时州衙为巩固政权、震慑悍匪而建此炮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灭亡。1271年元朝建立,古镇设为居陵(浏阳首府),郡衙设立于华城商栈,即原宋朝州巡捕房所在地,首任郡台巴图仁谢上任后的1274年,对此炮台进行了加固,主要用于维护古航运和地方安全,之后于明朝的1368、清朝的1639年、民国时期的192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2018年进行了加固维修,直到如今。

关于将军捧印:

刘琦(公元1098年--公元1162年)北宋将领刘仲武之子。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刘琦将军脸上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曾经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图”和“扔子马”。后来受秦桧排挤,军权被剥。

相传,刘琦归隐后还心系百姓,寄居湖南湘潭等地,后辗转来到古镇(浏阳县府)住了约半月之久,当时的这里因地方常受强匪骚扰,局势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琦动员地方官吏扫平匪患,当时最大的匪窝盘住在几冲、喻家堡、金坑、大围山(现官渡竹山、达浒和大围山辖区,现在尚存匪窝瞭望台迹),后不出一年就平定了地方匪患,并向朝廷进言减免了一年的上缴官银,还拨官银救济平民,广施仁德,护国将才,被贬他乡,还心系百姓,爱民如子,感动天地,一夜之间河中惊现一个完整无缺的将军石印,金色鲤在鱼石印周边欢跃。

后来看到君昏臣乱、金军不断南侵,而自己报国无门,最终忧愤而死。古镇百姓为怀念将军,把刘琦当初寄住的浩龙坡改名为将军岭,并建起了一座将军庙,庙宇坐东朝西,紫气东来,前有传奇石印,后有青龙点头,香火连绵,神威浩荡,香火旺盛至今。

关于居陵古渡:

居陵古渡位于浏阳河大溪河段的上水湾(浏阳河第一湾),水质清澈,水深适度,白天花鸟作伴,处处笑声朗朗,夕阳西下,波光粼粼,水天辉映,鱼儿飞梭,浪花点点,似人间仙境美妙至极,是游客们梦中的江南水乡,是人们重拾乡愁的故园之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女娲补天时掉落一滴仙液,化作一叶轻舟,这里就有了古渡,1273的元朝刘琦大将军对古渡进行了加固。一天,一位勇士骑马呼渡,因船夫行动迟缓,勇士一气之下跃马过河,故又有了“马渡”之说。

古代古渡之上大家闺秀,风流才子,商贾云集,是传说中古代人祈福求偶之所,只需古渡一游,就能姻美缘满,好梦成真,仙凡两栖人士罗英秀才,就在此古渡之上偶遇了绝世佳人,并在古镇留下了家喻户晓的“高山有水出泉塘,新坝有水富山乡”的故事。

这里春风拂面,杨柳依依,两岸商贸人气聚集,河面上龙舟飞渡,河岸边清风缕缕、美食飘香,乘坐于这昔日的古渡之上,让人遐想连篇,流连忘返。傍晚的古镇街头,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实乃文旅胜地,有识之士投资置业的最佳之选。

关于镇南桥:

古镇镇南桥,全长108米,宽4.6米,主体由8个桥墩支撑,每个墩宽2.4米,墩与墩之间跨度7.8米,始建于宋、元(垒石墩),明朝洪武二年(1369)由官府筹资进行加固,整座桥以麻石为墩,麻石之间黏糊由桐油、石灰、糯米锤制而成,整木(枫木)铺面,清末民国初由当时当地富商永祥商号捐200担谷予以修缮加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古镇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原来桥的两端修筑了坚固的桥头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于1954年、1996年、2013年对桥面以修旧如旧的方法进行了加固。镇南桥跨越和见证了官渡古镇1000多年的发展史,也是一座有着光辉历程的红色桥梁。

1931年4月盘踞在湖南的国民党第32师,受命为配合江西匪部进剿主力红军的行动,蠢蠢欲动的加大了对湘赣边邻地区的清剿配合与蓄意牵制,浏东官渡地区一带便成了其祸乱与防范之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师所属某营匪部700余人在陈光中的率领下,准备西渡镇南桥,被红军营长孔荷宪与战友徐洪堵在河东,匪部被迫转于崇光彬帽顶,后在4月28号下午,匪部被红军全歼,打击和消灭了蒋军对战区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进逼,为官渡会战的全面胜利赢得了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