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财经人文沙龙“走近天灯弄”在上海群岛BOOKS书店云锦路店举办。沙龙邀请多位嘉宾,解读天灯弄及其所属的乔家路区域,呈现上海老城厢的历史、建筑与文化,探讨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做好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林仕亨: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研究部主任
2024年,是曹素功墨庄来到上海160周年。今年五月,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纪念展,纪念展叫做“1864曹素功之天灯弄往事”。展览开幕后,墨庄在天灯弄的老邻居、老城厢研究者陆中信联系到博物馆,其他很多关注老城厢的人也纷纷前往参观交流。
后人把曹素功和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并称为清代制墨四大名家,曹素功居首位。曹素功墨庄的前身艺粟斋创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57年,跨越了三个半世纪,可以说做到了薪火绵延。故宫博物院一共收藏了46324锭墨,写有墨庄名称的有7950锭,其中曹素功和他的子孙的一共有3797锭,占了将近一半。
清咸丰末年,因为太平天国战事对徽州的严重影响,老百姓和商家都受到了很大的滋扰,曹素功墨庄当时也遭到影响。曹素功九世孙曹端友被迫携墨具前往常州、苏州一带发展,同治三年即1864年,又落脚在上海。到了上海以后,曹端友在上海老城厢小东门方浜路38号开办了墨庄。
曹素功墨庄也在上海开了一个自己墨坊,就天灯弄。在上海有了墨坊,墨庄也更便利地与海派书画名家深度合作,开创了海派徽墨。曹端友在灾乱之年,把濒临绝境的墨庄搬到上海,在上海重新振兴发展,因此被称为曹家的中兴之辈。上海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后起的、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并没有很长的历史,但曹素功墨庄称得上是全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制墨企业,“就在我们上海,如果不能把它保护下来,太可惜了”。
到了十一世孙曹叔琴时,他一方面经营有方,不仅与上海文化名流紧密合作,还抓住机会参加了1926年费城世博会,并在1928年为梅兰芳订制墨作为赴美演出伴手礼。曹叔琴还做出决策,买下天灯路墨庄的房产。
1958年,上海各大墨庄合并归于曹素功。天灯路墨坊容纳不下,遂搬迁至闸北的南山路。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曹素功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买家须排队订购,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后续曹素功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天灯笼所在地块动迁,曹素功在南山路的厂房也遭遇动迁。在各方呼吁和努力下,终于在2023年落户在杨浦区军工路1300号,以笔墨宫坊的形态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它将非遗文化与旅游、研学、文创结合,以全新的方式展示曹素功墨的工艺与文化。
(据林仕亨现场发言整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