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变味”了?

高铁方便、快捷、舒适,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短途旅行,都是出远门的不二选择。

可是,如今的高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坐了呢?

甚至还有乘客直呼:高铁咋“变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铁,曾是国人出行的“黄金搭档”,几乎是每个人长途旅行时的首选。

它凭借速度快、价格合理、环境舒适的优势,几乎完美地解决了出行的方方面面。

记得以前春运时的抢票大战吗?为了能够在回家的路上体验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多少人熬夜刷票、焦急等待,就为了争抢那张心仪的车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近年来,随着高铁票价的几次调整,这种曾经完美的平衡被打破了,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高铁,还是那个最优解吗?

尤其是一些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已经悄然超过了机票。

你没听错,机票比高铁还便宜!这种差距让不少旅客直呼“高攀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对于那些时间上不太紧张的旅客来说,飞机反而变成了更为吸引的选择。

毕竟,飞机不仅速度更快,而且价格也更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旅客来说,高铁票价的涨幅无疑是一记重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价格的攀升,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其他出行方式,像是普快和动车等,以前常常被高铁的光环遮掩的它们,如今却悄然焕发了新生。

普快和动车的最大优势就是票价低,尤其是与高铁相比,它们更能满足一些预算有限的旅客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它们的速度没有高铁那么快,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速度的差距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时间相对宽裕的旅客。

另外,普快和动车还有着其他的吸引力。

比如,普快列车通常配有卧铺,旅客可以在车厢里舒舒服服地躺平,尽管行程较长,但睡一觉下来就能到达目的地,省去了住宿的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于学生党和穷游一族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节省了住宿费,另一方面也能省去一部分交通费,这无疑是预算有限的旅客的福音。

普快,曾经是许多人出行的主要选择,如今虽然在高速铁路的冲击下曾一度消失,但现在却又以更具性价比的方式回到了大家的视野里,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

那么,高铁是根据什么定价的?为什么会越来越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铁是怎么定价的?

高铁,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坐过。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这速度,这体验,简直是两码事。

但速度提升的背后,票价也跟着水涨船高,这动态调整机制,里面门道可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国家统一管理,票价由成本核算决定。

比如2007年,动车组的票价开始试水市场化,虽然有了一些灵活度,但也就只是小小的调整。

比如一等座每公里0.3366元,二等座0.2805元,而且允许上下浮动10%,这点儿弹性算是有所突破了,但还是很僵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铁票价那时更多参考了动车组的标准,考虑了成本和市场需求,虽然有一些变化,但还是按部就班地走着。

直到2016年,国家决定让高铁票价真正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那一年,高铁和动车组票价开始由铁路运输企业自主定价,这才真正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票价不再是由政府钦定,而是由市场需求和企业定价来决定,简直是一场“票价大解放”。

如今,高铁票价的调整,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背后有着一整套复杂的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需求是最基本的考虑因素,比如一些热门线路,比如京沪、京广、京哈这些繁忙的线路,商务旅客多,大家对价格相对不那么敏感,那么票价就可以灵活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可以玩起高端服务和差异化定价,价格可以高点,大家也不太在乎。

而相对冷门的线路,比如一些人烟稀少、旅客少的线路,价格的敏感度就高多了。

此时,票价调整就得小心翼翼,毕竟这类线路的乘客少,要想卖得出去,必须讲究“薄利多销”,精打细算才能最大化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今天的高铁票价,是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灵活调整、量体裁衣。

除了市场需求,运输供给能力也是高铁票价调整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热门线路,尤其是像京沪、京广、京哈这些高峰期车票几乎一票难求的线路来说,运力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假日一到,那些站台上挤得水泄不通的场面,简直让人咋舌。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票价上浮,不仅能够有效地分流部分旅客,减少站台的拥挤情况,还能帮助铁路公司更好地分配有限的资源。

通过票价调节,可以平衡供需关系,既避免了“人满为患”的困境,也保证了更多旅客能顺利上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票价调整也并非单纯为了应对需求,它背后还有一个更现实的考量——铁路的财务平衡。

大家都知道,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成本非常高,加上还本付息的压力巨大,票价调整成为了铁路企业增加收入、缓解财务压力的重要途径。

尽管高铁市场化了,但铁路公司依然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在维持财务健康的同时,又不违背公益性,这是高铁票价调整必须考虑的平衡点。

市场竞争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如今,高铁不仅要和民航竞争,还得和公路出行一较高下。

比如京沪线,高铁和飞机的竞争可谓是白热化,票价的调整必须充分考虑旅客的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价格和服务的优势,才能赢得更多旅客的青睐,保持市场的竞争力。

所以,票价的每次调整,背后都在演绎着一场“智斗”,不仅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在多方博弈中找到最佳的出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绿皮火车到速度之王

上世纪末,中国的铁路客运可以说是个“拥挤不堪”的老破小。

人口猛增,铁路建设却始终跟不上节奏,车厢里人头攒动,每个座位几乎都挤不下去,情形堪比春运高峰期。

火车缓慢行驶,像是蜗牛在慢慢爬行,整个运输系统压力山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的景象,谁经历过谁就知道,简直是让人身心俱疲。

为了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中国高铁技术应运而生,成了“改变命运”的神器。

回想一下,1994年时,铁路提速到160公里/小时,那时候算是个小突破;到了2008年,高铁正式进入350公里/小时时代,技术的飞跃简直让世界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时起,高铁不仅成为“中国速度”的象征,还一度让人们为之惊叹,觉得它是解决交通拥堵的“终极答案”。

高铁线路的铺设像是织网一样迅速展开,连通了全国各大城市,交通网络效率大幅提升,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走个长途火车可能要几天几夜,现在几小时就能轻松搞定,仿佛穿越了时空,真是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高铁,真的是一种让人惊艳的体验!

速度飞快,稳定得像泰山一样,不信你试试,把硬币或水杯放在桌子上,居然能稳稳地立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可不是夸张,这是真实的高铁魅力。

车厢环境更是令人心情大好,座椅软绵绵的,坐上去就像被温暖包围,灯光柔和,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完全没有以前绿皮火车那种脏乱差的印象。

再看看高铁的准点率,基本上都能准时到达,想当年坐火车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生怕迟到,担心耽误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铁不仅在速度和稳定性上表现优秀,服务也非常到位。

购票方便快捷,车上还有电源、热水、母婴室等贴心设施,能满足各种需求。

而且,服务人员的态度也非常好,礼貌周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铁不仅是国人的骄傲,更是世界眼中的奇迹,“中国速度”成了全球的热词,几乎成为了出行的首选。

它的方便、快捷和舒适度,谁能不爱呢?

虽然现在有些人会吐槽高铁“变味”,说它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份独特,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高铁依然是中长途出行的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