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困夏乏冬不醒,好像每季都有睡眠烦恼,到底怎么睡才好?听医生讲解关于睡眠的七大疑惑。

一问:春天为什么容易犯困?

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就显得不足了,总觉得睡不够。

春困发生时,建议经常开门开窗,使室内空气流畅;增加户外活动,增加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与朋友聊聊天,保持心情愉悦。这些都会有很好的解困效果。

但也要注意,如果困倦时间特别长,或困倦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则要警惕脑中风、肝脏疾病、心脏病、甲减、糖尿病、贫血、焦虑症等疾病。

二问:老打哈欠是不是病?

打哈欠是生理本能,医学上认为这是大脑缺血、缺氧所致。然而,如果不是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仍频繁打哈欠,要警惕这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的患者,大脑很容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就会频繁打哈欠。尤其是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几天,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心血管疾病:心脏负责供给全身及大脑血液。当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时,心脏的舒缩功能会下降,传输血液能力减退,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一直打哈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类人群存在没有充足睡眠、睡眠过程中通气不足两大情况,这都将使大脑得不到充分的氧供,进而出现打哈欠的表现。

颈椎病:如果颈椎有问题,脑部供血受影响,也会打哈欠。

有些药物也会引起困倦、打哈欠,例如抗过敏药、止疼药等。

三问:最佳睡眠时间是多少?

睡眠时长因人而异,即便是同一个人,睡眠长短也会因不同年龄、时间、季节发生波动。就人的一生而言,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婴幼儿时,睡眠时间可达16—19小时;14岁后,基本上跟成人接近,睡眠维持在6—8小时。

2021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日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成年人睡眠时间与总体死亡率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持续的睡眠不足和持续的睡眠过多都会导致死亡率升高,7小时是"最佳睡眠时间"。2021年,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晚上10点—11点是入睡最佳时间。这段时间睡觉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健康中国行动》建议中国成年人每天睡觉时间保持在7—8小时。

四问:冬天起床为什么更难?

这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光线影响了激素分泌。谈睡眠问题,得提到两个激素:褪黑素和皮质醇。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它的合成受光周期控制。夜晚光线减弱,褪黑素分泌就增多,人们会感受到困意。白天光线增强时,褪黑素受到抑制,人们就从睡梦中醒来。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除了有抗炎、抗过敏,以及免疫调节等功能,还能帮助调节生物钟。皮质醇有24小时的昼夜节律,早上8点左右达到最高峰时,人们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然后,皮质醇水平会逐渐降低,零点至凌晨2点达到最低水平。研究发现,明亮的光线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激活作用,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并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冬天昼短夜长,早晨如果没有接受足够的光照,褪黑素无法得到有效抑制,皮质醇分泌又不足,因此难以从睡梦中醒来。

第二,室内二氧化碳水平过高。

由于冬季气温降低,人们开窗通风频率减少,室内二氧化碳水平相对高些。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呼吸,导致人体细胞缺氧,睡眠质量变差。

五问:吃安眠药会不会成瘾?

睡不好,不但记忆力、情绪、工作状态会受到影响,还会对健康产生短期甚至长期危害。有些人想通过安眠药来解决失眠问题,不过,安眠药不能随便吃。

医生通常会采用心理和药物的方式来治疗失眠。对有特定心理应激事件或环境改变引起的急性失眠,一般不需要药物干预,可通过及时处理应激事件等方法来控制。对慢性失眠,特别是慢性失眠伴抑郁、焦虑情绪,建议按情况给予适当药物治疗,最好同时进行心理治疗。

长期大量服用苯二氮类药物安眠药会有一定依赖性。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安眠药使用的几条原则,包括:所有安眠药最好别超过4周,如果症状未改善,可换另一种安眠药。因此,不必对安眠药谈虎变色,但要科学用药。

六问:假日疯狂补觉有用吗?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睡眠质量报告》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是6.82小时,睡眠时间普遍推迟2—3小时,存在缺觉和睡眠拖延的现象。

缺觉,也叫睡眠剥夺。短期的睡眠剥夺(仅2—3天)会导致思维能力减退、白天困乏等表现,长期睡眠剥夺(2周甚至更长时间)会导致海马体的神经发育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免疫功能减退、情绪问题等。

有些人会告诉自己:"忙完这阵就美美睡一觉,把睡眠补回来"。不过,现有研究告诉我们:在"睡眠银行"欠下的债务,后续补充也不能还清。

补觉,又称补偿性睡眠,它并不能完全弥补缺觉对大脑前额叶认知功能的损害。有研究让一整晚缺觉的人在白天弥补相同长度的睡眠时间,结果发现,这些人的反应速度和记忆力依旧低于睡眠充足群体。睡眠剥夺就像是两个齿轮在相互磨损,补觉好比是加油,即便加再多的油,磨损的地方已不能完全修复。所以,与其在"睡眠银行"不断偿还利息,不如一开始就不要选择借债。

七问:总在打呼噜,说明睡得沉?

约20%-40%的人会在睡觉时打呼噜。随着年龄增长,打呼噜概率会上升。

哪些人更容易打呼噜?

第一,男性和激素水平不规律的女性。研究发现,打鼾者中,男性占25%,女性占15%。绝经和月经不规律的女性打呼噜的发生率更高。

第二,肥胖者。对所有年龄段而言,体重增加是打呼噜的危险因素。肥胖者的上气道周围脂肪堆积,使气道狭窄,打呼加重。

第三,吸烟者。年龄小于60岁的人群中,吸烟者更容易打呼噜。

第四,饮酒者。饮酒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上气道阻力,降低上气道肌肉紧张性,导致上气道狭窄,加重打鼾。

打呼噜不仅对他人,对本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不仅会造成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也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这不是什么好迹象,严重打呼者要及时就诊。

作者:乔颖

文:乔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图: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