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今年的端午“不一般”呢?

这主要是缘于,今年的端午节确实有点特别,估计很多人早就听说过了,今年的端午节又是三天法定节假日。但是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今年的端午节是不调休的,大家可以好好的利用这三天假期来放松放松了。因为像往年的端午节,虽然也是三天假,但多数都是要调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还有一点也很特别,那就是今年的端午节是60年一遇,只因今年是60年一遇的甲辰年。因此这样的端午节,也就更有意义了。

同时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就是在今年端午节后,就是在农历五月初六这天南方地区就要“入梅”了。而且今年还是“早端午”,即端午是在夏至节气之前,并且和夏至节气间隔较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话说“端午夏至隔得开,三次大水并次来”,意思是说今年端午节后的雨水偏多,大家可要做好准备了。也可能是因为夏季雨水多,而且又是“早端午”,民间有谚语“早端午凉飕飕,晚端午热死牛”,看来今夏是比较凉快的,不会很热哦。

端午节“躲端午”的习俗介绍

“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这是在过去广泛北方地区流传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

之所以要躲端午,那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也叫它“恶月”,而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就是毒月毒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根据古代民间的传统,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还是杨公忌日之一,所以这一天是不宜办大事的,一切都要低调为主,并且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小心,这样就是为了避免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从而影响一家人过端午,或者是对后面的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便有了“躲端午”的习俗,意在通过避免某些活动或行为,来祈求平安和健康,这也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而且“躲端午”的习俗由来已久,在古代的不少史料中就有记载,比如《嘉靖隆庆志》记载:“已嫁之女召还过节。”

那么到底哪些人要躲端午呢?又该怎么躲?

今年端午,四类人要特别注意。 ①出嫁的姑娘要“躲端午”。

在前面的介绍中就提到了,在古代北方地区流行在端午节当天,要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过节,而这个习俗也称之为“躲端午”。在以前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就是出嫁的姑娘,到了端午节要回娘家一趟,路途遥远的还要在娘家住上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个也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到了端午节的时候,春忙基本结束了,而夏忙又还没有开始,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住几天,既能趁机让女儿回娘家看看,和父母团圆,同时也是给古代妇女们放个假。

这一习俗的背后,既有对出嫁女儿的关爱,也有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而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一传统习俗仍然被许多人所遵循和珍视。

②年纪大的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减弱。在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虽然喜庆和热闹的氛围让人心情愉悦,但对于老人来说,过度的劳累和嘈杂的环境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端午节期间,老人应该尽量避免外出,尤其是不能为了贪图热闹,和年轻人一样去到外面。

这样不仅对老人行动不方便,何况在端午节期间的雨水也多,天气是说变就变,万一老人出去看热闹的话,反而容易淋雨、感冒等。同时,家人也应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③年龄小的孩童。

孩童是家庭中的宝贝和希望,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是每位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端午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赛龙舟、庙会等庆祝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些活动虽然热闹有趣,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童来说,他们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发生意外。

因此,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不要让他们私自去河边、湖边等水源玩耍,避免发生溺水等意外事故,这一点一定要重视。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安全,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品。

④体弱多病之人。

体弱多病的人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在端午节期间,由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各种细菌和病毒也更容易滋生和传播。

因此,体弱多病的人应该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或接触有传染病的人。而且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传统,希望老弱病残之人,也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粽子也是不能多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果身体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躲端午”的习俗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

我们更加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安全。无论是出嫁的姑娘、年纪大的老人、年龄小的孩童还是体弱多病之人,都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总之就是要记住,一切都要以“安全”为前提,家人的安康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