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姑苏区锚定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目标,让古城发展的青年气息更厚、青年味道更浓、青年标识更强——

为青年倾心 让古城年轻

□苏报记者 李浛芃 苏报通讯员 饶珠 姚寓恬

千年的运河水悠悠流淌,映照着现代的霓虹,古与今、静与动,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青春姑苏画面。近来,姑苏古城频频出圈,一拨又一拨年轻人在古城会聚,或并肩漫步,或街角交杯。新鲜的血液在这里交融、碰撞,让千年姑苏焕发出一股新潮气息。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2022年9月,经江苏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苏州市姑苏区等25个县市区被确定为江苏省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经过一年多的系统推进,姑苏区聚焦中心城区“重要窗口”作用,厚植青年发展沃土,形成吸引青年生活、创业、休闲、消费、娱乐“强磁场”,全面推动“古城与青年双向奔赴”。古城以传统与潮流并举的“双面绣”精彩,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人的目光,成为备受青年喜爱的青春之城。

传统与现代交织交融 城市更新奔腾青春脉动

位于十全街畔的吏舍弄10号,原是苏州职业大学吏舍弄校区,也是曾经的伯乐中学旧址,满载历史、人才辈出。自2023年启动改造以来,产业园先后进行了外立面维修、公共区域装修改造、智能化改造等工程,如今则成为以城市规划、园林设计为产业特色的M+“驻这里”创意设计产业园,也是十全街区的又一网红打卡地。

在这里,既有江苏新希望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赛科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也有Toi Et Moi法式咖啡厅、“瓶笙”新中式服装店等潮流业态,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在此得到充分融合,“职住平衡”的理念有力推动着姑苏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壮大。

漫步古城街巷,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目之所及,网红店铺、创意打卡墙、潮流街区内人头攒动,传统与现代交织交融、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潘祖荫故居经过腾迁修缮之后,如今已成为文化精品酒店和书店,是游客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和体验江南精致生活的窗口;金浦·视界等一批工业遗存空间经过升级改造,成为年轻人的创业场所,既可以开店,也可以作为创业公司办公场所。工作日,古城汇集着“打工人”,在小空间里创造大价值,而节假日,这里的各类特色市集一次又一次成为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流量担当”。

从一个街区、一座宅子、一个园子、一条路、一个口袋公园甚至一片街头绿化带,古城在为年轻人打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在不断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和“出片需求”。

设立“一天”“一家”服务体系 以“友好之城”待“有为青年”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姑苏区提出要“深化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以‘友好之城’待‘有为青年’”。如何让青年有真切的获得感,是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姑苏团区委认真梳理了事关青年生活的多个维度,一个围绕青年人的“一天”“一家”设立的服务体系便明晰起来。

中午12点,姑苏区沧浪街道潼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迎来了用餐高峰,除了方便周边的老年人用餐,这里同样也向年轻的上班族开放,成了面向全龄人群的“家门口”的社区食堂。“我们单位就在对面,所以中午经常过来吃饭,便宜也放心。”在这里用餐的小吴已经是社区食堂的“常客”了。目前,姑苏区多家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助餐点都已实现全龄开放,“不开伙仓”的年轻人和老年人成了“饭搭子”,“好好吃饭”成为古城对年轻人最深情的告白。

夜幕降临,青年夜校灯火通明。泥塑、AI图片制作、汉服装造等趣味课程受到追捧。万佩瑶正在学习短视频拍摄剪辑技巧,当被问及学习体会时,她兴奋地说:“课程干货特别多,感觉一节课就能学到很多。”今年3月,姑苏区在辖区产业园、社区推出了首批青年夜校课程,主打“大咖”授课、“零基础”学艺。课程刚一上线就被全部秒杀,公益的价格,还能与兴趣相投的小伙伴一起上课,这是青年夜校踩中年轻人需求点的重要原因。

“下班学艺”的热度还未退去,又出现了青年自发形成的“互换技能圈”,你教我摄影,我教你滑板,本质上是社交形式的创新和线下社群的活跃。姑苏团区委针对青年业余生活的新变化,率先成立了“青春FUN啡”咖啡社团,把联系青年的关口提前再提前,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咖啡节、游园会、汉服文化季等特色市集活动。同时,开设“青春姑苏”小红书App账号,挖掘整理古城“看展”“宝藏小店”“骑行”“最佳摄影机位”等热门攻略,提升姑苏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彰显千年古城的“年轻力”。

解决青年“急难愁盼” 端出青年有为“大礼包”

“燕燕也许太鲁莽,有话对你婶婶讲,我来做个媒包你称心肠,人才相配门户相当。”在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程燕青同学正在社区“村晚”上表演沪剧《燕燕做媒》,得到了居民的齐声喝彩。今年寒假期间,来自各大高校的苏州籍返家乡大学生,分赴姑苏区各个社区,将自己的假期社会实践课题与为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们由跟着社区工作人员干活的“志愿者”,转变为活动和服务项目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让大家亲身感受基层社会治理的真实模样。

在引导高校学生走进社区的同时,姑苏团区委也持续深化“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的制度建设。今年上半年,姑苏团区委与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共同出台了《关于打造姑苏区青春适配型社区相关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团组织、高校学生、青年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方法和路径,并对人员招募、经费支持、供需对接提供了一系列指导,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提出青春适配型社区,就是想要改变社区只服务老年人的传统印象,让年轻人更多地参与进来,多做一些以青年服务青年的新尝试。”姑苏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没有“温度”的城市,留不住青年的心。姑苏区从政策供给上加强对青年的支持力度,并作为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的“主攻”方向。在《苏州市姑苏区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省级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列出了制定政策的“时间表”。试点刚过半,已有30余项政策“新鲜出炉”,超额完成预期任务。其中,普惠型政策22项,青年专属政策5项,还有结合姑苏区实际情况提出的首创型政策4项。

翻开这些政策“大礼包”,能明显感到满满的“含青量”和沉甸甸的惠青力度。譬如,人才驿站政策,在提供大学毕业生来姑苏求职面试期间的免费住宿的同时,还附加了文化体验、城市融入等相关服务元素;高标准的青年人才街区建设方案和堪比“真金白银”的支持青年人才发展配套实施细则。

当一座城市能够为年轻人提供幸福、快乐等正向满足时,那么,这座城市与年轻人共同创造的辉煌篇章将会长盛不衰、未完待续。姑苏团区委书记金琪表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和城市互为贡献者和受益者。我们将认真把‘进一步吸引年轻人住在古城’作为课题来研究,从青年的视角营城建市,把青年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续、多、新’路径,让古城保护更新、经济社会发展与青年发展同频同向、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