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心归处是淮安》

讲百姓故事 听百姓心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

一份专属自己的独特花火。

一段珍藏于心的回忆,

既是难忘的故事,

也是时代的缩影,

时光不老人已老,

而心中的那座城,

始终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IRST

本期荐读

车桥庙会,我童年的记忆

作者:李永茂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车桥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这天是东岳大帝的生日,周围的百姓都会到东岳庙里,焚香点烛祭拜,给东岳大帝过寿;祈求东岳大帝保佑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百姓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烧香拜佛的人多,聪明的人就在此做起了生意。有开饭店的供人们吃喝,有卖百货的让人们带点家里需要的东西,也有人把家里多余的农产品拿来卖点钱,时间长了就逐渐形成了商品交易会,年年如此便在车桥当地成为一种传统习俗,从明朝中期起一直流传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时的我,每年三月过后我就盼望着三月二十八早点到来。记得有一年的庙会,这天,我把过年的压岁钱和平时积攒下来的三五块钱全部拿出来,到街上开开眼界,见见世面,买些我想要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四面八方的人从不同的方向涌向车桥镇,南北长街、涧河南、涧河北的东西街,是人来人往,人挨人、人靠人、人流如潮。

街上有打把式卖艺的,玩杂技变魔术的,有唱曲说书的,撑花船打花鼓的,有玩狮子舞龙的,唱麒麟踩高跷的,有相面算命的,有郎中看病卖狗皮膏药的,真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要数卖武艺、变魔术的场子最热闹,赢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叫好声和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外乡、外县少数外省的商人都到这儿做生意赚钱,街道两边各式各样的商品,有学习类的,铅笔、圆珠笔、钢笔、彩笔、毛笔、削笔刀、文具盒,书本、连环画、书包;

有生活用品类,白糖、红糖、小糖果,茶叶、香烟、白酒、酱、醋、盐、味精调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服装类,男女鞋子袜子、草帽斗篷、褂子裤子、衬衫裙子,还有五颜六色的布料;

农用日杂类,刀叉、剪锤、筛子箩子、笆斗晒扁等产品,应有尽有,不计其数,美不胜收,看得我是眼花缭乱。

叫卖声、吆喝声,声声不息,那场面比过年灯会还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几个小伙伴怕走散了,手拉着手,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挤来挤去看稀奇、看热闹。当然我们也会买些早就想要的东西,如学习用具、夏天穿的凉鞋、汗衫和纸扇等。更让我嘴馋的是街滩上各色小吃,如:车桥朝牌(长菱形烧饼)、麻花、薄脆、金刚脐(圆形烤点上面有对称的四条缝)、麻团、油条、油馒头、油丝子、油茶馓、牛舌头(比大卷子短点的油炸食品)、糖角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了半天,买了好几样东西,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只能花五分钱买一块又香又脆的朝牌。如能有幸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车桥馄饨,那才爽呢。

长大后一直在外地工作,直到现在都没去过庙会,如今我已是花甲之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特别念旧,儿时的庙会至今记忆犹新,很想重现当年庙会场景;车桥的游子们,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庙会,重温那些年,我们一同度过欢乐的时光,相约在大车桥,观庙会品尝“车桥软兜长鱼”。

作者:李永茂

配图:淮安人网

SECOND

作者简介

李永茂,男,笔名青松,汉族,1962年6月出生,淮安市淮安区人,大专学历,毕业于江苏省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1985年在淮阴建筑管理处工作,任助理工程师、讲师;2010年元月进入太平洋建设集团,先后任物资科长,部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职。

1989年开始从事民间文学、诗词创作,写作散文诗、新诗、格律诗1000余首,其中散文诗《母亲》荣获2022年“华夏杯”全国诗词艺术大赛二等奖,多次荣获淮安区官方举办的“民间故事奖”、“乡村地名故事奖”,被业内人士尊称“神笔”,淮安市民协会员,淮安市作协会员,江苏省民协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心归处是淮安》

您,就是城市故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

人人都是城市故事家

人人都是城市聆听者

征稿热线

13338900444(微信同号)

邮箱:5115716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