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规则:

一个成年人在公共场合(包括社交网络)的发言或行动,会被默认当成其真实意思的表达。

你当然有权在事后说自己那么讲是在开玩笑,说自己那么做是在玩梗,但是受众如果没有Get你的笑点,没看出来你在玩梗,而你又没有明说,那造成的误会就完全是你的责任,由此产生的后果也将全部由你来承担。

举几个我最近碰到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上海交大学生参加张维为讲座,并围着张维为签名合影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维为,一名毫无学术创见,对于高等学府大学生的这种做法,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评论者都做了严厉的批判,表达了对同济学生尤其是男生的失望。

文章发出后,一些同济校友,包括自称去听了张维为讲座的同济学生给我留言,说大部分(甚至有人说全部)去听讲座的都是在玩梗,是去看乐子的,并不支持张维为的观点,并不认可张维为的人品。他们认为,我在没搞清楚玩梗现状的基础上就贸然批判,是错误的做法,应该道歉。

这就纯属耍无赖了。

你们一群成年大学生,排着队去听张维为的讲座,拿着张的作品围着让他签名,众星捧月乐呵呵的跟他合影,过程中没有任何反对、质疑或者讽刺的表达。然后你说你其实不支持他,是去看乐子的,请问这有一丁点说服力吗?

假如有读者声称他一贯反对我的观点,觉得我是个傻逼,所以给我每篇文章都赞赏250元,你觉得他是不是在玩梗?你觉得他是支持我还是反对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乐子会买书求签名吗?

同样的道理,你拿真金白银买书求签名,花费时间去排队听讲座,你说这是支持张维为还是反对张维为?

梗,不是这么玩儿的。

同济的同学们你们还别不服气,最近正好有一个大学生去张维为讲座现场看乐子的真实案例可以给你们参考学习。

张维为去马来西亚一所大学演讲,互动环节一名华人学生提问:

作为过来人,请讲讲如何办理瑞士永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这位同学也去了讲座现场,很可能也会笑着合影,但是我想没有任何人会误会他是张维为的脑残粉。

如果你在行为层面亲身支持,在语言层面没有反对,那么是不是会造成“张维为广受同济大学生欢迎”的客观印象?评论者批判你们算不算冤枉?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马来西亚,不能跟中国比,中国学生在学校很难有这样犀利的表达。那我再给你介绍一个发生在中国知名高校南京大学的案例。

那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当年有一位混得风生水起的商界大佬&成功学讲师,叫唐骏,他出过一本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人也是经常到各大高校办讲座忽悠年轻学生,甚至在他的博士学位被曝光来自专门贩卖学历的野鸡大学“西太平洋大学”之后,仍然厚着脸皮去南京高校开讲座。

但是南京大学的同学可真是玩儿梗的高手!一位昵称“杜阿姨”的南大学生在讲座现场给他送上了一叠复印的西太平洋大学的学位证书,并分发给同学们。

“杜阿姨”当场直言不讳地讽刺唐骏:你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叫玩梗?这才叫有水平有勇气的玩梗。

腆着脸带着笑去求签名求合影,那只能叫捧臭脚。

第二个例子来自我昨天写的文章,关于海量网友用民族主义视角看待一档音乐综艺节目,某些歌手纷纷请战誓要打败洋人的话题,对此我当然是持批判态度的,也写得很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评论区和后台私信又有很多人留言说我太较真,批评我不懂网友的情绪,他们认为这些言论很明显是在玩梗,根本不应该当真,更不应该一本正经去批判。

我当然知道有一部分网友是在调侃,是在玩梗,但我更清楚,在话题传播发酵过程中,有数不清的网友被裹挟进去,就是在用“全国音乐人齐心协力对抗洋人歌手入侵”的视角来看待现状。

你们嘴上说着要让洋人死,行动上去各位实力歌手评论区鼓动参赛,知行合一可谓天衣无缝。结果挨骂了你来告诉我这是玩梗,不是真的非要打败外国歌手?

你们这么搞,请问《现代汉语词典》还有效力吗?

我其实一点都不反对玩梗,无论在生活中和朋友交往还是在网上发文章,我都可喜欢开玩笑,可喜欢“阴阳怪气”玩梗了,相信老读者都有切身感受。

比如前几天我写过的文章,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都能看出来是在玩梗,是在讽刺北京马拉松虚假比赛玩儿砸了。

如果有一些读者就是没看出来我在玩梗,他们义正辞严地批评我的观点,认为马保国老师不可能运营好北京马拉松,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人家道理是对的,我当然承认马保国不可能运营好马拉松,当然只能感谢他的批评意见。

玩梗被人误解,我当然心里也会不爽,但不爽也只能受着,挨骂要保持立正啊。

被误解本身就是与玩梗相伴相生的代价,世间哪有好处占尽的玩法?你以为你是拿着瑞士身份转头靠鼓吹中国清场式遥遥领先来挣钱的张公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点建设性意见:

玩梗可以,行动上清醒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