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科医生石飞见证了200个老人的死亡,结果却发现:“老死”也许并不幸福,他们仍要承受痛苦!为什么他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真的好想死啊,死了一了百了,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相信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绝望时也想过死了一了百了。

但真到死亡的那一刻,很少有人能平心静气地接受死亡的。除了那些突发恶疾或是发生事故离世,能够自然老死已经是很幸福了。

然而日本的一位外科医生石飞浩三却用他的经验告诉人们:老死也不定幸福,仍然要承受痛苦。

为什么他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就要从石飞浩三的职业说起。

年轻时,石飞浩三是一家医院的外科医生,作为常年接触到病人的职业,他算是见惯了生死,无数人在医院出生、病愈、死去。

退休后他来到养老院发光发热,刚开始看着这个老人生活幸福,他也很是开心,但是时间长了他才知道,“老死”真的不是那么幸福的。

比如他一直照顾的一位老人,刚开始时她的精神很好,积极锻炼,饭也吃得很好,身体看着很健康。

然而突然有一天,她没有了进食的欲望,一点食物也不想吃。为了活命,她强迫自己吃饭,可是吃了一点最后还是吐了出来,并且身体感到非常疲惫,一点力气也没有,只好躺在床上呻吟。

没办法,石飞浩三只好用棉签蘸水后,粘在她的嘴唇上,寻找她能喝的果汁以便她能补充一些能量。吃不下饭就只能灌输一些流食,打点滴。

即使用尽了方法,最后老人还是呼吸衰竭去世了,死时嘴巴大张,眼睛瞪得老大,明显是想要张嘴呼吸自救,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除了这个老人外,还有很多老人也是这样的状况,石飞浩三才知道,这是因为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就变弱了,直到没有新细胞产生。

此时器官衰竭也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就是肺,肺无法工作,人就会出现呼吸衰竭。同时肠道内的绒毛增加速度也减缓,直至没有新绒毛产生,人的进食欲望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即使脑子说想吃,肚子也不想吃了。

最终老人不是呼吸衰竭而死,就是饿死,死状也比较狰狞。

见多了这样死去的老人,石飞浩三才得出了“老死”也许并不幸福的结论。

如今的死亡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人的身体机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然下降,人要承受很大的痛苦。这种一般是患有癌症或者恶性肿瘤的老人身上的。

第二种人体机能下降的趋势不是骤降,而是逐渐降低,一般在患上慢性病的老人身上比较常见,这种要受到的痛苦时间是最长的。

第三种就是老死,这种身体机能走势更加平缓,相对于前两种来说,是比较幸福,但是也要受到一定的痛苦。

不过,也有一些老人是在睡梦中死去的,有些是躺在床上睡觉第二天没有起来,有些是在亲人怀里闭上了眼睛。

以这种方式离去的老人,是最幸福的,没有遭受什么痛苦,也是人们追求的。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很多都是要先忍受病痛的折磨才结束。

在死亡面前,有人想死不能死,有人不想死却被迫死去,当人老了躺在床上的时候,生命就交到了子女或者其他人手上,有尊严地死去就成了一种奢侈。

为此有人呼吁安乐死合法化,实际上世界上有支持安乐死的国家,不过我国是坚决不允许的。因为在我国当前的阶段,安乐死合法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

对于老死,你们是什么看法?对于安乐死,你怎么看呢?

自然老死是否没有痛苦,探究了超过200位高龄老人,发现死亡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