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的一天,新年刚过,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了濮阳市范县北街村。

他此行的目的是要走访慰问当地群众,没想到竟发现了个大秘密。

当地一个名叫李文祥的九旬老农,竟是隐姓埋名多年的特等功臣!

消息一出,社会各界纷纷大惊,为国奉献一生的大英雄,为何会隐于乡野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展工和李文祥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文明网《特等功臣李文祥:小布包的秘密》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庄稼地里的特等功臣——记九旬老兵李文祥(上)》),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瞒父从军 屡立战功

李文祥,1925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北街村,家中世代都是农民。为了帮助家里分担压力,李文祥从记事起就开始去给村里的地主家放牛、做苦力,农忙时则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农活。15岁时。李文祥的母亲因病去世,随后他跟着父亲逃难到安徽继续谋生。

那个年代的中国动荡不安,自从日军大举入侵后,国内多半领土沦陷,全国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亲眼目睹日军侵略者残忍罪行的李文祥,从此下定决心要参军保家卫国。于是在1940年年底,李文祥瞒着父亲来到新四军征兵处,和另外十几个人一起加入了新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祥

李文祥加入新四军的时候,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战略对峙阶段,因而他入伍后不久就跟着部队去了萧县大队训练。由于李文祥当兵是临时起意,在外卖货的父亲起初并不知情,直到很久以后才得知真相。父亲知道劝不动儿子,只好将亲手做的鞋子和衣服送给了李文祥。

“无论如何,一定要活着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父亲分开一个多月后,结束训练的李文祥被转入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随军参与了淮北战役。为了避免人员伤亡,部队领导将战士们分为若干小组,在洪泽湖流域进行游击作战。李文祥是游击队里的通讯员,别看他身材瘦小,但真打起仗来,那可是一点都不带含糊。

新四军在洪泽湖的战斗并不紧张,很少会碰到日军。所以大部分时间,李文祥他们都是在到处捕鱼,或者做些农活。如果这期间有小鬼子来进犯,李文祥他们便就地摆好阵型作战。洪泽湖的游击战只打了两年多,便以我军胜利告终。多年后回忆过往,李文祥这样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泽湖别的没有,就是鱼多。那时候,我们一日三餐都是吃鱼,但没有油盐,那股子腥味儿,直往脑门上冲!”

抗战结束后,李文祥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的爆破组,投入到了解放战争的战场中。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李文祥不断在实战中磨练自己,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1948年9月,李文祥随军参加济南战役,他毕生最耀眼的高光时刻也到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责镇守济南的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王耀武,为了应付解放军,他们早早就修筑好了又厚又高的城墙。这种地形对敌人极为有利,但却给我军的战斗造成了极大阻碍。为保证攻城顺利进行,李文祥和其他爆破组成员奉命带着炸药包,前往城墙底部实施爆破。

这是项极为艰巨的任务,要知道为了阻挡解放军入城,王耀武所准备的课远不止那堵城墙。密密麻麻的三层火力网,再加上数不清的毒气弹和火焰喷射器等先进武器,很快就夺走了李文祥很多战友的生命。战友们的牺牲让李文祥悲愤交加,决心一定要亲手炸开敌人的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南战役

于是,在敌人铺天盖地的枪林弹雨中,李文祥大吼着一路猛冲。“轰隆”一声巨响,在敌人在震惊错愕的目光中,李文祥用炸药包炸塌了城墙,解放军部队的喊杀声瞬间响彻整个济南城。此战胜利后,李文祥因爆破有功获得二等功,但他的辉煌却远不止于此。

时间转眼来到1948年冬,这时候的李文祥已是6连的一名班长,奉命跟随部队在淮海战役的鲁楼地区伏击敌人。鲁楼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所临近的王引河有一座桥,是杜聿明逃亡陈官庄的必经之路。只要能守住这里,黄维的援军就赶不过来,杜聿明也无法逃出生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

为了拦下杜聿明兵团, 6连全体战士死战到底,和数倍预计的敌人展开了3个多小时的激烈对战。在连续击退敌军数十次冲锋后,鲁楼阻击战宣告胜利,但6连却只剩下指导员蔡同田和李文祥两个人了。此战结束后,李文祥因伤荣立特等功,成为了一名特等功臣。

然而,战场上从不存在“常胜将军”,李文祥也曾有过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1949年10月,福州战役打响,李文祥孤身一人坚守阵地,和五六个敌人展开了近身白刃战。战斗中,他不慎被敌人击中胸口,所幸援军及时赶到,将奄奄一息的他送回后方医院救了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战斗有功,李文祥在此战结束后得到了由第10兵团总司令兼政委叶飞、副司令员成钧等人亲自颁发的“第10兵团战斗模范”奖状。毛主席听说了李文祥的事迹,也很想同他见一面。然而由于伤情,李文祥最终未能与主席见面,也没能参与后期的抗美援朝战争。

隐于平淡 默默无闻

李文祥伤势痊愈后,解放战争也已宣告结束,他被部队任命为副连长,同时授以少尉军衔。1956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李文祥主动离队回到老家,成为了范县的村委书记兼生产大队队长。此后几十年里,他再没提及自己的军旅岁月,而是专心带着老百姓踏上了致富之路。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国家哪里需要我,我就必须到哪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祥老人离队前托人给自己画的个人肖像

一心为民是李文祥的行事准则,虽然脱去军装成了农民,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日子很艰苦。那个时候,黄河沿岸有很多不适合种庄稼的盐碱地,导致老百姓家家都吃不上饭。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李文祥带着乡亲们挖河修渠,大力推广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

共产党员要永远往前冲,工作中的李文祥时刻牢记着这点,他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几十年的光阴里,李文祥靠着一己之力将家乡的水稻产量长到了400多斤,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然而,这位大功臣自己却始终住着破旧的房子,从未向上级反应过任何难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祥老人和卢展工聊天

这些年里,李文祥所获得的军功章和奖状全都被藏进了木箱底,即使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家人都无人知晓。如果不是2011年1月,省委书记卢展工来访,恐怕李文祥这个藏了50年的国家功臣。女儿李金英埋怨李文祥不早点将装着勋章的红布包拿出来,李文祥则生气的回怼道:

“打江山的人,只与牺牲者比!显摆那干啥,我好多战友连命都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祥老人所获得的的军功章和奖状

李文祥的事迹很快就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发反响,考虑到老英雄居住环境较差,范县政府工作人员帮他翻修了老房,没想到却被李文祥数落一顿。经过工作人员再三解释,李文祥才勉强接受。不久后,他的相应待遇也全部恢复,每年还能定期去体检。但是,李文祥却很惭愧。

“我又给国家添麻烦了!早知道你们要给我修房子,我就不把东西拿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便是老一辈革命英雄的崇高品格,他们毕生只为国家和人民奋斗,在战争时期保家卫国,在和平年代又甘于回归平淡。李文祥老人宛如一盏红烛,即便垂垂老矣也要将余热都献给他热爱的家乡和老百姓。这样可敬可爱的人,即便给予他再多的嘉奖和赞美,也毫不为过!

#文章首发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