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东辛房街道石门营一区内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机器人成为社区居民热议的话题。从以前开车寻找充电桩,变为送电到车的“上门”服务,这样便利的充电方式,让居民赞不绝口。

 有点酷!门头沟这里的新能源汽车有了“移动充电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有点酷!门头沟这里的新能源汽车有了“移动充电宝”!

记者在石门营一区地下车库看到了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社区居民王女士通过手机扫码下单,不一会充电机器人就驶到了王女士车辆的周边。王女士将机器人配备的充电插头插到新能源汽车上,就开始了充电工作。

通过将小区地下停车场布局、车位号绘制成电子地图录入系统,居民使用微信扫描小程序登录即可将“呼叫”机器人自动行驶到指定位置充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研发公司 工作人员介绍,这台 智能移动储能 充电机 器人 拥有141kwh(千瓦时)大容量储能电池,满电情况下,可满足3到4辆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 为了实现更加便携的充电体验,该车还具备L4级别智能驾驶和遥控移动两种操作模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部署,提供送电到车“上门”服务。 同时,车辆具备专业级消防自主灭火和液冷等设计,确保在充电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机器人充到车主选定的电量时,会自动断电,不会对车辆进行过度充电。充电结束后,把充电枪插回原位,机器人就会自己回到停车点。”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机器人研发公司测试工程师韦刘成说。

东辛房街道石门营一区是门头沟区棚改安置房小区,居民1800余户近5000人。小区现有新能源车120辆,占机动车总量的23%。目前地下车库充电桩已经电容饱和,无法新装充电桩,导致众多社区内新能源车主不能在“家”充电。由于电力扩容需高额投入且地下车库为人防工程不能随意动工,“充电难”成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街道和社区通过“揭榜挂帅”组队解题,引进移动充电机器人,缓解了居民充电“焦虑”,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形成了“揭榜挂帅”机制从“理念”走向“落地”的生动实践。

东辛房街道办事处主任杨进生说:“我们会运用好‘揭榜挂帅’等机制,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治理场景、积极要素以及方法措施深度融合,全力推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事、烦心事。”

来源:门头沟融媒 融治东辛房记者:张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