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

“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加强考古出土文物展示利用的重要举措,本展览是该系列展之四,旨在及时分享广州考古新发现,将考古成果转化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公众服务产品,让其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公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以2023年广州20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为核心内容,精选191件/套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玻璃、水晶以及动植物遗存进行集中展示。展览通过“两个流域的聚落”与“两个世界的徘徊”两部分,呈现追溯广州历史脉络的两个视角,一是沿着增江、流溪河两条河流追寻先秦时期南越先民的足迹,揭示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与周边的人们交流;二是透过墓葬,观察历史时期广州先民的活动空间、族属身份、世俗生活与观念信仰。

“两个流域的聚落”依托从化狮象遗址、增城老虎岭遗址和黄埔竹园岭遗址的收获,从食谱广化、石器加工与文化互动三个方面,局部重构了岭南北部山区和三角洲平原之间小流域聚落的历史图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时期生活在增江、流溪河流域的先民们可能吃些什么、以什么为生计、怎样参与区域内的互动与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世界的徘徊”则聚焦2023年广州墓葬考古成果,讲述墓葬作为生与死的有机结合体,如何串联尘世与彼岸两个世界,不同时期集体对待死亡的态度。这一板块分“墓葬与居址”“族群与身份”“物质风尚”“升仙还是成佛”四个单元,首先以越秀区机山巷、天河区广州市一一三中学(五山校区)、海珠区石溪水厂、白云区谢家村的汉墓为出发点,梳理广州先秦-两汉时期墓葬的分布,把墓群放在当时的大空间里来看,关注墓葬与居址的密切关系和动态发展;其次以“透墓见人”为重点,分析丧葬空间、礼仪与观念,挖掘墓葬“记录”的个体与族群,如越人贵族、工匠、将士、女性等,呈现经由历史碎片拼凑出来的鲜活人物与多元融合的大时代;再者,以随葬品的时代风格与流行程度,反映所属时代的物质风尚;最后,在浓缩日常生活与社会意识的丧葬表达上,探究不同时期交织在墓葬之中的生死观念与宗教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互动和科普展示形式,展现动物考古、植物考古、陶瓷考古、生物考古等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方法与初步收获,强化研究之于教育、展示的关键意义,引导公众领略更丰富立体的考古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展览持续至10月20日。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罗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