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快评”是一档由南方都市报珠海新闻部开设的评论栏目。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而就在5月16日,第六届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这场国内无障碍信息化领域规模、影响力最大的活动之一,也集合了一众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互联网企业,共同探讨了如何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切实有效地提供无障碍信息化服务。

如今,中国的科技、互联网发展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用户规模、软硬件的技术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可以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来解决,不可谓不方便。而技术下沉的过程中,也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譬如老人如何使用各类型的政务APP?视障人士如何滑动验证框?听障人士如何完成110报警?这些对健全人相对容易的事,却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笔者在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上发现,受《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出台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的追求,已经有许多企业致力于解决残障人士、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过去一年的进展也非常迅速,如优酷平台上线无障碍影视作品,并面向视障用户免费开放;谷歌推出开源人工智能技术,鼓励开发者参与开发无障碍产品;vivo推出“vivo看见”蓝心升级版,运用AI技术去识别周围环境,丰富了视障人士的生活等等。

这一系列的变化,无疑推动了我国无障碍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让更多残障人士、老年人有机会融入社会生活、数字化时代;可是我们也要意识到,除此以外,仍存在着敷衍甚至不愿意改造的企业,仍存在着软件中植入引导性、诱骗性广告、营销的不法商家。

有网友就分享过案例:家中的老人用电脑的时候,因为点了一个诱导性的下载按钮,结果电脑里装了某品牌旗下20多款“全家桶”软件,包括在搜索引擎检索医疗知识时,排名前列的全都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各式广告,而老人由于视力、经验等原因,错把广告当成了权威解读,险些造成严重后果,而这显然不是孤例,许多家庭正面临着类似的困扰。

究竟如何为残障人士、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用网环境,结合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其一,要进一步规范网页、软件等技术要求,为有需求者提供清朗的使用环境。当前,部分产品经营者为了自身流量、利益,在软件中时常设计一些弹出的广告框,取消按键设置得很小甚至没有,逼迫用户跳转到广告页,这对于健全人士尚且构成烦恼,倘若是残障人士则会陷入无法继续使用的困境,显然此类设置是应该规范的。

其二,加快完成政务服务网站、APP的适老化、适残化改造。加快政务服务类型的网站、APP改造,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和群众需求,对于全社会、各行业开展改造具有示范性、标杆作用。从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到2023年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均对政府设立的软件、网站的无障碍信息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而我们仍然发现,许多地方的政府官网简单套用无障碍插件,导致网页内容不适配,残障人士和老年人难以获取信息;许多地方的政务APP、小程序缺乏无障碍设计,所谓“关怀版”就是将字号放大,或是减少一部分功能,导致群众不得不去线下办理业务。

其三,加强无障碍理念的宣传力度。探索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比如在全行业建立“红黑榜”,对积极开展无障碍改造的产品进行表扬,对拒绝、敷衍改造的企业进行用户提醒,定期公布榜单结果,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与主流媒体、自媒体等开展合作,加强在短视频、图文等平台宣传无障碍信息化的知识、理念,提高大家的意识。

如果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涉及建筑、道路等的改造称之为“硬件”建设,那么无障碍信息化则可以称之为“软件”建设,显然,建设无障碍环境需要软硬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对“硬件”的重视得到了空前加强,残障人士出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而“软件”建设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与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是息息相关的;如何让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越来越窄甚至逐渐消除,既考验着企业如何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也考验着相关职能部门的治理水平,还考验着广大网民、群众,能不能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共同敦促、监督好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改造。

“南都快评”栏目 出品

本期评论员:王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