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议,首次发布武王墩一号墓的阶段性发掘成果,并确定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那么,武王墩的这位墓主人是谁呢?

武王墩墓的主人是谁?

根据公布的信息,武王墩出土了一件青铜鼎。该青铜器口径88.3厘米、高度约为1.2米,这件青铜器要比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还要大,非常令人瞩目。铸客大鼎又是什么呢?原来在1933-1938年的时候,位于武王墩以南15公里处有一处叫李三孤堆的墓葬,先后经历了三次严重的盗掘,里面出土了楚王熊忓鼎、盘及铸客大鼎等青铜器。熊忓的身份比较明确,就是战国晚期的楚幽王熊悍。学者一般认为,这座墓葬就是楚幽王本人的墓。

不过,在我们印象中,先秦楚国的核心区域应该是在湖北一带,为什么楚王墓会在安徽出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前278年楚顷襄王在位时,秦将白起攻陷了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纪南城),顷襄王不得将都城东迁了陈(今河南周口淮阳区),称为陈郢。前241年,楚考烈王为了避开秦国的锋芒,又将都城南迁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改为郢。前238年,考烈王去世,嫡子幽王即位。幽王在位十年去世,同母弟哀王即位。哀王在位仅两个月,被异母兄负刍所杀。王负刍在位五年,也就是前223年,秦将王翦攻下郢(寿春),俘获王负刍,楚国亡国。

这样看来,定都寿春的包括考烈王、幽王、哀王和王负刍两代四王。李三孤堆正在楚寿春故郢都以西约25公里处,加上出土了楚幽王的器物,所以很快被锁定为楚幽王陵。在李三孤堆和武王冢之外,这一带在1981年还发掘了一座三里冢。三里冢基本被盗掘一空,但学者结合其形制推断,它应该也是一座楚王陵,而且应该修建仓促、没有全面完工。负刍被秦国俘获,自然不会葬在这里;那么可能性最大的,应该就是短暂在位的哀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基本确定了幽王、哀王的墓葬所在,又排除了不葬于此的负刍。那么,武王墩的墓主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他应该就是幽王、哀王和负刍的父亲楚考烈王。考烈王在位时,虽然楚国国力已经江河日下,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考烈王的墓不至于比儿子还寒碜。而且青铜鼎正是王权的象征,“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就出自春秋霸主楚庄王。老子墓中出土的青铜鼎,比儿子墓中出土最大的鼎还大,自然也说得过去了。

为什么叫“武王墩”呢?其实是当地的土名,和李三孤堆、三里冢一样。三里冢也有“商鞅冢”的称呼。从土名也可以看出,武王墩的规模比李三孤堆和三里冢都大,拥有王陵的气概。不过,对于这三座楚王陵的墓主身份,目前只是作出可能性最大的推测,证据还不能算是板上钉钉。(补记:据最新消息,武王墩中出土了一件“楚王酓前簠”,“楚王酓前”的青铜器之前在李三孤堆也出土过,一般认为即楚考烈王熊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遂自荐”是要去见谁?

说到楚考烈王其人,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但是他在位时执政的令尹(相当于相邦)非常有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黄歇是顷襄王的弟弟、考烈王的叔叔。在顷襄王时,春申君担任楚国的左徒。前文提到,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楚顷襄王迁都陈郢。前272年,秦、楚和解,顷襄王被迫将太子完送到秦国当人质。《史记·春申君列传》说,黄歇也作为太子的老师一同前往。

前263年,顷襄王病重,派使者去秦国请求送回太子完即位,秦昭襄王却不肯放人。黄歇劝说秦国相邦范雎,说太子能够即位,一定会好好侍奉秦国并感激您,如果回不去,那只是咸阳一介布衣而已;楚国另立太子,就肯定疏远秦国了。范雎报告给昭襄王,昭襄王让黄歇先回去了解顷襄王病情。黄歇马上让太子假冒车夫,跟随使者逃走,估计太子走远了,黄歇这才去跟昭襄王请罪。范雎出面为黄歇求情,昭襄王也就只好释放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顷襄王病逝,太子完即位,正是楚考烈王。前262年,考烈王正式登基,作为对黄歇拥立的回报,任命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同时割让州邑给秦国示好。

前260年,秦、赵两大国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次年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秦军又继续围困赵国都城邯郸,想一口气灭亡赵国。到前257年时,赵国仍然没能击退秦国包围。赵国平原君是魏国信陵君的亲姐夫,写信向魏国求救。魏安僖王派遣将军晋鄙率十万兵前往,但又被秦国恐吓,命令晋鄙按兵不进。平原君决定挑选二十位门客突围去楚国求援,开始只找到十九位,后来有个叫毛遂的自荐,这就是成语“毛遂自荐”的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原君与毛遂等二十门客到达楚国。平原君先向考烈王说利害关系,但考烈王不敢得罪秦国,一个上午都没有表态。毛遂就按着剑往前走上王座的台阶,对平原君说,利害关系不是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吗,怎么半天还不行呢?考烈王见毛遂无礼,连忙斥责让他退下。毛遂说,大王性命已经悬于我手,楚国还很强大,却在秦国那蒙羞,连赵国都感到耻辱。现在合纵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君在这里,您到底斥责谁呢?

考烈王被逼无奈,只能答应毛遂。毛遂怕考烈王反悔,让考烈王的侍从取来牲畜血,逼迫考烈王歃血为盟。考烈王只好同意。春申君当时应该在场,而且支持合纵伐秦,所以之后春申君自请救赵,带领将军景阳一同前往。此时,信陵君也夺取了晋鄙的军队,楚、魏援军赶到,秦军见讨不到便宜,只能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幽王的生父是谁?

尽管楚、秦没有直接交手,但关系算是破裂了。楚考烈王也没有安于现状,他将目标放到鲁国。鲁国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的封国,到战国时期已经彻底衰弱了,但毕竟有周公旦这块金子招牌,强邻齐国也没拿鲁国怎么样。但楚国还是不走寻常路。在前261年时,考烈王就曾经进攻鲁国,割取徐州。到前256年时,考烈王趁着退秦的光环,一口气就把鲁国消灭了。而就在同年,秦国也灭亡了周朝。

《史记·六国年表》提到前253年,楚国一度迁都到钜阳。不过,这件事在《楚世家》没有记录,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楚考烈王只是在钜阳建设陪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247年,信陵君派遣使者游说诸侯伐秦,考烈王也表示支持。同年,信陵君率领楚、赵、魏、韩、燕五国军队伐秦,击败秦将蒙骜,进逼秦国要塞函谷关,使得秦军不敢东出。这时,秦国贿赂了晋鄙旧部,让他们去魏王那说信陵君坏话。信陵君兵权被夺,五国联军只能各回各家。前244年,赵国名将廉颇被赵王猜忌逃到魏国,春申君派人把他接到楚国,被考烈王任命为将军。不过,廉颇毕竟老矣,没有立下功劳,最后病逝在寿春。

前241年,春申君又拉出了一支合纵伐秦的队伍,由考烈王担任领袖,赵国将军庞煖担任统帅。这次五国联军又一次打到了函谷关,秦军倾巢出动,联军不是对手,大败而走。这件事导致考烈王归咎春申君。其实当时一方面是秦国国力强,另一方面五国也并非一条心,而齐国干脆就置身之外了。这次合纵也是东方国家对抗秦国的最后一次联盟行动。这场战争之后,楚国迁都于寿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要说的就是一桩著名的历史疑案了。

《史记·春申君列传》说,考烈王没有生子,春申君献上不少女子,都没有生育。赵国人李园想献上妹妹,又怕无子得不到宠幸。他就投入春申君门下,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后来李园妹有了身孕,李园就怂恿她劝说春申君,把自己又献给考烈王,这样生了儿子,春申君的地位也能保住。之后李园妹果然生了儿子,被立为太子,她也被封为王后;李园也为考烈王器重,开始参与朝政。但李园担心春申君泄密,想伺机杀春申君灭口。

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门客朱英请求杀李园,春申君不同意。十七天后,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在宫中设下埋伏,杀死了春申君,并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太子即位,就是楚幽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李园杀春申君更多是为夺权,而非担心泄密;因为考烈王的儿子除了幽王外,还有哀王和负刍,并非不能生育;春申君将李园妹送入宫中,也牵涉到王室血统的问题,必然会经过严格审查;即使侥幸蒙混过关,李园妹能否生下儿子、能否活到即位,这些也都是未知数。所以,幽王的生父应该还是考烈王本人。

这样的谣言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历史学者李开元指出,这件事来自楚王负刍一伙人的编造。负刍作为庶子篡位,为了寻求合法性,所以要把幽王、哀王都否定,这才编造出李太后与春申君私通的谎言。而这样的谣言,后来还被移植到了秦始皇头上,也就是《史记·吕不韦列传》说的吕不韦是秦始皇生父的故事。

参考文献:

张正明:《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张闻捷:《寿县楚王墓的礼器组合研究》,《江汉考古》,2014年第1期。

田成方:《楚系家族墓葬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