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室颤,准备再次除颤……”近日凌晨,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心血管内科、急诊急救中心、介入治疗科、重症医学科通力合作,历经4次电除颤,紧急介入支架置入,成功将一名5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鬼门关”救回来,上演了一场“救”在身边。

胸痛突袭 急性心肌梗死来势汹汹

55岁的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场“突然来袭”胸痛差点要了他的命。当天晚上,李先生外出打球时出现胸闷胸痛,当时还能忍受,就回家休息了。

不料半夜时分,李先生再次被胸闷胸痛袭击,还伴有神志不清、大汗淋漓、抽搐等症状。家人赶紧呼叫120,将其送到了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抢救。

急诊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合并休克,立即进行电复律后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及时给予吸氧、监护、顿服双抗药物、扩容补液、升压,急查心梗抽血指标。胸痛中心吉绍葵副主任医师迅速与李先生家人沟通后,决定为患者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风暴”之下“鬼门关”前抢回患者

急性心梗病情发展十分迅速,随时可能出现休克、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然而,正准备手术时,李先生再次出现意识不清、面色紫绀、浑身抽搐,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除颤,就会引发心脏骤停,生命危在旦夕。

胸痛中心介入手术团队第一时间完成电除颤,但此时患者仍然未恢复自主心跳。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后,再次判断患者心律,转为窦律,但很快,李先生又再发室颤!

再次电除颤,并予以利多卡因、胺碘酮药物治疗,患者室颤波终于消失,恢复了自主窦性心律,意识也逐渐恢复,面色红润,而且能跟医生护士对答了!

但埋在李先生身体里的“炸弹”还未拆除。

一波三折 开通血管力挽狂澜

心脏骤停的危机得到缓解,需迅速为李先生打通血管,恢复心脏供血。心血管内科四病区负责人何文华主任医师凭借娴熟的技术,一针穿刺到位。

不料,李先生再次发生室颤,当即予以电除颤,心律恢复后,造影继续。造影显示“罪犯血管”粗大的右冠完全闭塞,这预示着患者冠脉病变极重,必须立即打通血管。

心血管内科四病区负责人何文华主任医师当机立断,经反复血栓抽吸、冠脉内溶栓、球囊扩张、硝普钠预防无复流、植入支架等一系列操作。

19分钟后,成功开通了闭塞血管,术后恢复了三级血流,患者症状缓解。

然而,在送往病房的路上,李先生呕吐红色血块及褐色液体,考虑合并消化道出血。消化内科医生会诊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救治。

治疗稳定2天后转入心内科四病区继续强化药物治疗,李先生逐渐好转,很快精神奕奕地出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血管内科四病区负责人何文华主任医师介绍:“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早期、快速并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作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长沙市第四医院一直致力于提升急性胸痛、心血管病的救治能力,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诊疗、区域协同的有效衔接,构建了从发病到救治的全程绿色通道,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

李先生深夜入院且病情非常凶险,加上合并电风暴、心源性休克,多次除颤电复律,能抢救成功实属不易。这得益于患者及家属的自主意识较强,来院比较及时,也得益于我院胸痛中心多学科之间的紧密高效协作及团队抢救急危重症的精湛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第四医院 罗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