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艺术的本质或许是“俗”

或鸣锣击鼓

或吹拉弹唱

或村歌社舞

百姓多以此庆祝红白喜事,庙会祭祀

而恰恰因其“俗”,便接了地气

受到百姓欢迎,参与的人多了

便更有了“人气”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艺心艺意》。今天,你将听到的《从狮子灯到手狮舞》。

点击收听朗读(音频略有删改)

《从狮子灯到手狮舞》

手狮舞,又叫手带狮舞,本地俗称调狮舞、狮子灯。一般用于新春元宵灯会、迎神赛会和喜庆节日时的广场表演。主要流传于马桥、北桥、老闵行及松江叶榭和新桥等地区。江苏南京的浦口和浙江某些地区也有流传。据当地民间艺人回忆,手狮舞的流传在当地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1911年前后,民众为庆贺辛亥革命胜利,在北桥地区(时为上海县治所在地)集灯示庆。而北桥警署严令禁止,引发众愤,舞狮者将灯具扔进署庭,引起一场大火。这“火烧警署”之举,成为手狮舞传人的佳话。

当地还流传着云牌狮舞(又称太狮云牌灯)的传统,它是传统手狮舞的延伸,由马桥镇钮姓望族首创。

相传,明末清初时,有一个矮子逃难来到马桥,遇到当地钮家的老爷。矮个子自称姓宋,钮老见他不俗,便聘其为儿孙教书。矮个子99岁那年元宵,钮家小公子(传说即民国元老钮永建)吵着要其领去看灯。矮个子便抱起公子出门。公子顿见各式花灯,兴奋异常,胜似脚踩云端,伴狮起舞,谁料一个趔趄,跌坐在先生怀里。公子惊醒,却发觉矮个子双目紧闭已无声息了。钮公子长大后,喜拳术,好侠义,曾扎了一只太狮灯,其大如牛,又做了八块云牌灯,在马桥镇上出会赛灯时,就展示了“太狮云牌灯”,成为灯中魁首。后来,钮公子成了辛亥革命主将,乡亲们节庆时专为他舞起“云牌太狮灯”。

20世纪20年代钮永建曾在南京出任江苏省主席,因此手狮舞也在南京地区有流传。钮永建辞职后,在故乡创建了省立俞塘民众教育馆,群众文化活动颇为活跃,逢元宵灯会,当地舞狮者自发组队,汇同龙灯、蚌灯、马灯、荡湖船、高跷、丝竹班等列队行街表演。有观者鸣放鞭炮,表演者便留步献艺。如此尽兴欢乐,持续到清明节前后,方才出“白灯”(白天出灯),把狮子灯烧毁而告结束。因此,马桥、北桥、老闵行等镇上,向有彩扎高手,狮子灯大多出自其手。他们又往往是舞狮者。

狮舞,在中国民间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而手狮舞以其手带狮的独特形式,明显地区别于地狮舞,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舞蹈。马桥手狮舞形态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道具上。道具分大手狮、中手狮、小手狮。用竹、蔑、麻、彩纸(绢)作材料,狮头、狮尾分别制扎在两根直径四、五厘米的竹竿上,高1.8米(连杆),宽1米,长3米,头尾间用一块长约80厘米彩绸(绢)相连作狮身。耳尾、四爪捧一个双层彩球,口唇上下能开合,球、头、尾、身内均可燃烛火或安装电灯。整个彩扎酷似真狮,长须飘拂,凹面凸眼,蒜鼻方口,前爪捧球,后腿摆动自如。狮子灯重量不一,轻者三十斤,重者七八十斤,也有过百的,故调狮者不但要有熟练的舞技,还需要具有强壮的体格和过人的臂力。彩扎工艺讲究,据说当年钮家扎灯时,要请几个老人做半月才能完成一头。

伴奏用鼓、锣、钹、小锣等打击乐器。舞狮者随着轻重疏密的锣鼓即兴发挥,有时声随舞,有时舞促声。常用曲谱有《七记头》《三记头》《蛇脱壳》《流水》等打击乐曲,追求节奏热烈、明快、流畅。旧时舞狮者没有固定的舞蹈服饰,只求轻便利索即可,一般穿着便服束腰。改良后的舞狮者一般身穿白色中式对襟百脚钮上衣,暗红马甲,灯笼裤扎脚,蓝白相间的彩带绑腿。束金黄色腰带,头系白色有红镶条、绒彩球的头巾,系蓝白相间的绑腿。旧时舞者脚穿布鞋或草鞋,现在多脚蹬圆口黑布鞋,鞋上饰彩球。

经过历代艺人提炼和丰富,手狮舞表演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基本套路。手狮舞揉灯彩、杂技等为一体,技艺性较强。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吸取了舞龙的翻滚、跌扑等基本技巧,发挥了狮舞的粗犷勇猛又刚柔相济以及注重细腻动人的表演风格。

手狮舞的表演风格可分为文狮、武狮和看狮三种。文狮,分大小两种,大的二人一狮,动作缓慢稳健,幅度较小,自然灵活,手腕摆动狮灯杆,使狮身头尾、耳瓜、毛发颤抖飘拂,作出嬉戏、祝福、逸乐等姿态。小狮体积小,重量轻,舞时灵活,主要动作是矮步调狮,并结合出手高抛等技巧表演。

文狮一般适合行街表演,而武狮适宜广场表演。武狮动作幅度大,速度快,有气势,以腾、翻、跌、滚扑动作为主。也有的把狮子灯制扎得身大如牛,形态奇特,重量过百,有一人一狮,也有两人一狮,以显示舞者强壮的体魄和过人的力量。

看狮,又叫太狮,常与云牌相伴表演,这就是云牌太狮舞。狮身内燃烛光,夜里表演时,云牌围住太狮鱼贯穿梭,云飘狮跃,时而“云逗狮”,时而“狮逐云”,人随灯转,遨游嬉戏。据当地杨仁书(1923年生)老人说:太狮云牌灯出灯时,太狮灯是前后两个人擎着走的,八块云牌四个人绕着太狮兜转碌转舞的。证明太狮大而重,调动云牌舞,衬托太狮云腾狮跃的画面,确有独到之处。据曹世云老人说,后来北桥出的太狮灯胜过了马桥。

中、小狮的静止姿态有弓步亮相、马步亮相、点步亮相和逞雄亮相。中狮主要动作有大步登场、雄狮下山、云里行狮、单跪行狮、雄狮怒吼、众狮捧月、吉狮祝福(狮子三点头)、八字绕狮、俯身追球、倒挂金钩、狮子嬉球、躺身行狮、举狮转圈、马步狮乐、滚翻行狮、盘头云狮、单跪绕狮、单跪盘头、躺身绕狮、摆尾、弓步冲球、托狮观四门等二十多种。小狮动作与中狮大多相仿,另有矮步行狮、元宝狮、云里翻滚、高抛狮、小狮添毛等特色动作;大狮的特色动作有逞雄嬉球、大步行狮、蹉步行狮、八字绕狮、前滚翻腾、围身盘狮、叠身舞狮、醒狮出洞、晃头摆尾等。

20世纪50年代后,因当地灯会、庙会相继停办,手狮舞渐被人遗忘。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 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 艺心艺意 》 。

《艺心艺意》是“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民艺乡俗”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讲述了流传至今,或渐渐消逝的民间艺术。它们多流传于市郊,在乡镇村宅间互通,带着独特的民间审美和亲切的本土乡音,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渐行渐远。该书的出版,就是希望能成为这些民间艺术曾经存在的佐证,做到有源可溯,有根可循。

2024年5月起,第十三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读: 闵行区浦江二小 五(3)班 黄佳尹

图文:明镜文化

编辑:赵若楠

初审:林心怡

复审:石思嘉

终审:茅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