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8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规模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其所映射的差不多都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特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老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和掌握为标志,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为手段。

这样的课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课堂里所有的设计、组织和安排都是围绕教师进行,教学内容不能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处理,学生的发展则完全受制于教师,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很难被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和天赋很难被唤醒。

这样的课堂,教师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在规定的时间里把知识喂给学生,学生只是容器,能做的就是张开嘴吞咽,管它消化不消化,吸收不吸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沉默的羔羊”,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渐趋弱化。

这样的课堂,教师声嘶力竭,讲得口干舌燥,可以说教得累;学生双手靠背,正襟危坐,哪怕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茫然无知,一知半解,或者哪怕一点儿都没听进去,也不敢东张西望,交头接耳,越雷池半步,可谓学得苦。

这样的课堂,可能过分强调知识内容的传授,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和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情感、态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往往被忽视。

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多表现为固化知识内容的机械重复,一个目标的统一教学,一把尺子的统一丈量,一种标准的统一要求,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张扬。

这样的课堂,有可能充斥的是冰冷的分数,生硬的制度,有可能充盈的是压抑的空气,桎梏的氛围,而缺少人性的关切,人文的关怀,人本的关照。

这样的课堂也许能给学生满分,但是不能让学生满意,更不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满足。

这样的课堂,更多追求的是答案的标准化、唯一性,更多体现的是教育的应试属性,更加远离的是教育的本真,更加助推的是教育的浅薄与功利。

所以,该跟这样的课堂说“拜拜”了。

扫码购买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汤勇著作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丨《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