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璧石 文房清供山子摆件

高76宽56厚30

灵璧石,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其独特之美,使得无数人为之倾倒。自宋代起,灵璧石便已被视为珍宝,备受推崇。

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记载: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

明代文震亨在其著作《长物志》中更是盛赞道:“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甚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踰数尺者便属奇品。”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一块尺寸硕大、形态优美的灵璧石,已然成为了寻常百姓难以企及的奢侈品,更是文人雅士争相追逐的收藏佳品。

此件灵璧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山皴皱多孔,质坚密,敲之如磬音,仿佛能唤起千古之音。其形态变幻多姿,石质温润如玉,色泽凝重而古朴,令人一见便心生敬意,遐想连篇。那山势挺拔,巍峨壮观,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万千气象凝聚于一方石中。

细观此石,只见其表面凹凸有致,褶皱丛生,仿佛是水蚀之纹理,苍古遒劲,气韵悠长。石洞罅隙之间,更是妙境天成,空透玲珑,仿佛置身其中,便能感受到那深山险峰的壮美与神秘。而那三山五岳、百洞千壑的景致,更是尽在其中,令人叹为观止。

此石不仅形态优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晚明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常常通过赏石来探索精神世界,寻求超凡脱俗的哲学高度。而此灵璧石,便是他们心中幻化不定的仙境,是他们追求精神寄托的旷世稀珍。

如今,此石依然光彩照人,光如鉴、铿如玉、黝如石墨、润如山川出云。诸峰高耸低昂,敦重轻盈,各不相同,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令人赞叹不已。将其置于红木底座之上,更显得仙居灵岳,赏之意趣不尽。无论是置于案头还是置于咫尺之间,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神韵与魅力,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与禅意的世界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迎关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