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以汉字为主要元素进行的艺术创作,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中国的国粹,并且依托强大的中华文明远播海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书法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流传至今仍然经久不衰,当今中国书坛已经到了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各种字体都有很好的继承和创新,学习和研究书法的人数比例远超过去,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很多人对当今中国书坛的盛况不予认可,更有甚者持全面否定的态度,认为当代书法远逊古人,更别提超越了,所有盛况都是名利驱使下的泡沫,是书法历史上最差的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种观点有些偏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书法确实与古人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并且这个差距还很难弥补,但是这个差距并不影响今人书法超越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书法与古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没有了实用性书写实践的机会,这对于书法学习来说应该是一个关键性的缺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实用性书写实践就是为了内容而写的过程,比如写一封信,构思一篇文章用毛笔写出来等等,这样的书写要求书者专注于文字内容,而不是书法技巧,这个时候最能够验证学书所得,也最容易找到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肯定是不缺少这种机会的,古人主要依靠书写来记录和沟通,提高日常书写能力是古人学书的最终目标,临帖就是为了纠正日常书写时的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再也不需要手写文字这种低效率的沟通方式了,但是也彻底失去了实用性书写实践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可以用创作来代替实用性书写实践,其实这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对于很多学书者来说,所谓的创作就是对字帖的背临或者意临,根本没有脱离临帖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从心态上也大不相同,实用性书写关注的是内容,不经意间才能够真正体现已经掌握的书法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创作从一开始就关注的是艺术加工,始终在刻意施展书法技巧,完全体现不出来真实的书写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手札一直备受重视,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中体现了书者最真实,最自然的书写状态,其艺术价值远高于中堂、对联等艺术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人书家也有一些手书书信,但是却很难和他的艺术创作相媲美,就是因为今人已经不习惯实用性书写,真实的实用性书写水平必然远逊刻意的艺术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去了实用性书写实践机会,当代的书法就一定落后于古人吗?当然也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书法发展到当代已经失去了实用性,变成了纯艺术,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不是重振书法的实用性,而是要将书法的艺术性充分发扬光大,这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正确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资料丰富,给了今人前所未有的支持,让今人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探寻书法的真谛,在书法的艺术性方面实现对古人的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挽留过去,不如展望未来,书法的实用性已经不能复活了,那么艺术性就是书法发展的唯一方向,今人书家在书法的艺术性探索上已经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成果就是今人书法超越古人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