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日器物在南宋时期的存续状态以及与时人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罕见的节日器物,是南宋日常的见证。”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陈晶说。

日前,陈晶所著的《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正式出版。该书以南宋节日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物质文化的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了在历史转换中节日器物继承、转变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陈晶致力于宋代民俗手工艺及文化交流等专题研究。《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通过论述岁时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观察节日器物在南宋时期的存续状态以及与时人之间的关系。

该书也是2019—2020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见揭南宋临安城市意象的文化路径与意义深描”课题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江主编 “视觉艺术东方学” 《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 陈晶/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陈晶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关注南宋时的手工艺。硕士学位论文以《梦粱录》一书中记载的市井手工艺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以名物学的方法诠释市井手工艺的基本形态,初步从器物的角度出发阐述南宋社会的时代特征。

南宋国土面积虽然仅有北宋的五分之三,但其政权相对稳定。南宋手工艺,作为艺术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呈现出繁荣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为后世的手工艺生产奠定了积极的物质与审美基础。

现今关于宋代手工艺的研究,关于北宋的研究比重大于南宋。由此促使陈晶关注南宋手工艺,呈现南宋手工艺在生产、使用、传播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节日器物在南宋时是怎样的存续状态?与时人的生活关系如何?如何发挥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陈晶的研究兴趣。

南宋元夕节夜晚燃灯街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元夕节夜晚燃灯街景

在陈晶看来,节日器物面临被冷落、被忽视的境遇。“因此,这本书的研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引起学界对于当下以及历史上节日器物的关注,重新审视节日器物在各类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两宋时期的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购买一种叫作黄胖的节日器物。黄胖是一种泥制捏塑玩具,塑造的形象基本都是圆润丰腴的儿童,所以有时也称作泥孩(儿)。北宋时期的田玘就以擅长制作这种泥塑玩具而名扬天下。陆游家曾经收藏过一对泥孩儿,泥孩儿的身上有小字铭文“鄜畤田玘制”。

在《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中,陈晶这样写道:“田玘的产品在北宋开封坊间十分有名,以至于当时有很多工匠都在模仿他的产品造型与制作技艺,却难以望其项背。南宋时期,泥孩儿的生产并没有随着政权的更迭而停止,北方泥孩儿的制作技艺和风格特征也随着南移人群传入临安。”

《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内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内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 李嵩 观灯图

节日器物意象空间的形成不仅体现了节日器物在标记城市结构和意象中的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的城市文化记忆。

“节日器物是节日重要的物质载体,是南宋临安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具有记忆遗产的特质,保留了临安节日、城市建设和时人生活等丰富信息。”陈晶说,随着历史的发展,节日的内容发生转变,节日器物也在造型、工艺、适用范围以及用途等方面较南宋时期呈现出较大变化,但在出土实物和意象空间中依然保存着关于南宋临安的部分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