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紫微风华 非遗寻踪”2024年非遗一日游暨数字非遗馆开馆仪式在宁波市北仑区郭巨街道举行。本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郭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推进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开启新篇章 北仑区首个数字非遗馆正式上线

闪展腾挪、立卧滚抖……两头身披金毛、红须飘飘的瑞狮眨巴着大眼睛,晃头晃脑,时而矫健勇猛,时而威武雄壮,时而憨态可掬。上午九时,随着一场舞狮表演,郭巨街道数字非遗馆开馆仪式在紫微岙文化礼堂门口正式拉开帷幕。据悉,这是北仑区首个数字非遗馆,馆内采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技术,是一个集文物典藏、民俗展陈、文献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非遗展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胡栩琦供图)

步入数字非遗馆,郭巨抬阁、马灯舞、响器木偶、车子灯、跳蚤会……郭巨的传统非遗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一一呈现在面前。馆内还设有互动体验区,让市民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据悉,为充分呈现非遗项目的魅力,郭巨街道成立非遗团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采访非遗传承人,将非遗项目、多彩民俗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并用数字技术让参观者“沉浸式”学习体验,推进了非遗项目系统性保护及有效传承。

郭巨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内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技艺、民俗等领域。目前,该街道已有6个市级非遗项目,12个区级非遗保护名录,200个非遗线索。数字非遗馆的建立是郭巨街道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迈出的创新举措,通过数字化技术,非遗项目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了公众,通过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展示方式的局限性,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新的平台。

艺术赋能乡村 “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活动现场,青年画家封思勇首次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亮相,与郭巨的本土书画爱好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每天作画两小时,但都是自己瞎琢磨。这次能与画家老师一起交流,机会难得。”102岁的汪宝华和李高厅是郭巨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他们的书画技巧主要靠临摹与自我摸索,展现了独特的乡村艺术气息。这次书画展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封思勇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不仅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无尽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胡栩琦供图)

“之前因为校地合作我来过很多次郭巨,今天是第一次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来到福民村,郭巨有很多比较独到的文化资源,我会尽快融入角色,去挖掘、整理郭巨的特色文化资源。”作为首批文化特派员,封思勇表示他会结合自己所长,响应基层需求,在两年的服务期中,聚焦郭巨本地文化特色,做好资源整合利用者、传播者。

据悉,针对郭巨特有的乡村民俗、文化、建筑、礼仪等元素,街道与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分院开展深度合作,提出了“艺术点亮乡村”的计划,建立艺术写生基地和艺术工作室,打造特色庭院,塑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用艺术赋能美丽乡村。未来郭巨街道将继续精准发力,招引更多艺术人才来到小山村,激活内生文化艺术因子,为艺术亮点乡村注入鲜活的人才动能。

古城邂逅非遗 传统民俗走进现代生活

“这个‘老鼠头’我还是第一次吃,软糯可口,清甜不腻。”活动现场,市民们还在休息区品尝了郭巨本地的特色美食——“老鼠头”、粽子、米馒头、灰汁团……这些老底子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还融入了郭巨本地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市民们在感受“舌尖上的郭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胡栩琦供图)

“哇,只要拉动这根绳子,木偶的手脚就能动起来啦,好神奇啦!”“快来看快来看,我做的漆扇也太好看了吧!”非遗互动体验区内,欢笑声和赞叹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漫步在紫微岙湖畔,市民朋友不仅能够欣赏紫微岙的自然风光,还能观看非遗表演,体验特色非遗游园集章活动,在游玩的同时,也了解了郭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郭巨街道围绕独具特色的车子灯、跳蚤会、马灯舞、郭巨抬阁、响器木偶等代表性非遗项目,打造了非遗陈列馆、数字非遗馆,多渠道推进,多方位发展,延续着郭巨街非遗项目的“传”与“承”。下一步,郭巨街道将继续以“古城民俗文化”及其相关非遗整体性保护为出发点,以“非遗+文旅”为路径,因地制宜融入非遗元素促进非遗保护和传承,打造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郭巨非遗项目名片。(胡栩琦 王巧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