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上旬即将迎来小暑

出梅后户外露天作业的

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

劳动者要警惕高温中暑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热的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等。各年龄人群普遍易感。

伊蚊

登革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

1

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及时对所在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进行积水清除,减少蚊虫孳生场所。

2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袖、涂抹驱避剂等。

3

从拉美、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的入境人员,如出现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

1

减少蜱暴露。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2

户外活动前防护。蜱活跃季节,进行露营、园艺、采茶等活动前,可使用含有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羟哌酯、驱蚊酯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

3

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而进入室内,也可能已叮咬在人体而未被察觉,在蜱类易孳生的环境活动离开后,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自身身体,发现蜱应及时清除,减少感染蜱传疾病的风险。

被蜱叮咬后,不可用手拔取,使用适当工具取出,并消毒处理。如果在清除蜱后几周内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应尽快就医,并告诉医生最近的蜱叮咬时间、可能叮咬的地点等。

肠道传染病

进入盛夏,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尤其是细菌生长繁殖活跃,容易造成食物污染变质以及饮用水的污染,加之各种冷饮、瓜果及生冷食物陆续上市,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和感染性腹泻,主要症状为上吐下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

1

关注饮水安全。不喝生水,高温煮沸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可预防绝大多数介水传染病。

2

讲究食品卫生。食物生熟要分开,包括厨房中处理和保存生熟食。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

3

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过期、变质食物,生食瓜果定要洗净,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避免进食过夜未经正确保存的食物。

4

尽早就医治疗。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对患者粪便、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儿童意外伤害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假期中孩子独自在家和外出游玩的机会明显增加,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常见的儿童青少年伤害主要有溺水、烫伤、误服药(毒)物、擦伤切割伤、脚踝扭伤骨折等,此外儿童青少年需警惕猫狗咬伤。

预防

1

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教导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不采取危险的行为。不去未开发的景区探险,不在无人看护的河流、池塘或水库游泳,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闯红灯、不挑逗流浪猫狗等。

2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向儿童传授安全知识,让他们学习并掌握一些安全技能。

3

排查居室隐患,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如接触热液是造成儿童大面积烫伤的最主要原因,避免儿童有机会接触到温度超过50℃的热液是最好的防范措施。

高温中暑

夏季天气温度高,太阳光照射强烈,很容易引发中暑,尤其老年人和儿童,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体育运动的人。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晕、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

1

劳逸结合。夏季劳动及体育运动尽量安排在早晚期间,注意劳逸结合,确保睡眠充足。

2

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品。

3

合理饮食。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4

常备防暑药物。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生活中多准备一些防暑降温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报送:沈群(区卫健委)

编辑:王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