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面具”

这种在影视剧中

才能见到的桥段

居然在现实中上演

江苏上海接连出现

涉硅胶人脸面具案件

近日,江苏、上海等地接连发生涉硅胶人脸面具的案件。

日前,江苏徐州警方公布了一起系列盗窃案。一男子假扮电力部门工作人员潜入他人家中盗窃,身上还携带着网购的硅胶面具,预备随时进行“换脸”伪装,逃避警方追捕。

经查,该嫌疑人涉案近20起,目前已被刑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几个月前,上海也曾发生一起类似案件。一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接到居民报警后,上海闵行警方迅速行动,次日将嫌疑人通某抓获,并追回全部赃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提供照片就可

定制网购硅胶人脸面具

消息一出,就引起网友关注,相关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以“人皮面具”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该词语已被系统屏蔽。但更换关键词比如“硅胶面具”,就能看到不少商家。所售产品价格在几元至几万元不等,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设计各异。顾客只需提供照片或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人脸图像,商家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制作出一张人脸面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商家还推出明星面容仿真面具,声称可以高度还原明星的面部特征,核心卖点即“超逼真”“仿真定制”,根据面具复杂度和精细度而定,价格在3000元至25000元,从下单到制作完成大约需要1个月时间。

记者咨询了6家售卖此类面具的商家是否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对方一致回复“不需要”,且都没有询问购买目的和用途。

有买家表示,定制的硅胶面具与真人有九成以上相似度,上下班打卡没有问题。

制售硅胶人脸面具

违法吗?

厦门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刘炯指出,人脸面具在一定程度上模仿自然人的生物特征,如识别性、独特性和唯一性。“购买者使用人脸面具,可能逃避监控识别,增加犯罪嫌疑人和违法者身份确认的难度,人脸面具还可能被用于绕过人脸识别技术,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盗窃或其他违法行为,无论是民事、行政还是刑事领域,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表示,如果人脸面具是模仿特定人的面部特征而制作,就可能属于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制作、使用,可能导致他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因此未经允许,使用此类人脸面具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名誉权侵权的民事责任。

伪装形式千奇百怪

一起来看看

毒品伪装有哪些?

1.上头电子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不法分子将“依托咪酯”、合成大麻素类等新精神活性物质勾兑到电子烟烟油内,伪装成“上头电子烟”。吸食后呈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类似醉酒后的状态,大剂量、长期吸食会出现意识模糊、脾气暴躁、焦虑易怒、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同时也容易引起呼吸暂停而导致死亡等情况。

2.“邮票毒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成分是LSD,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几微克就足以让人产生幻觉,使用后通常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并出现急性精神分裂和强烈的幻觉。每张"邮票"使用的时候还要再分成四份或者更多,一般是指甲盖甚至是更小,放在舌头下面,等药效发作。

3.摇头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毒的衍生物,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外观多呈片剂,五颜六色。滥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摇头丸。在幻觉作用下常常引发过激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4.开心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新型的无色无味液态毒品。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混合而成。所以,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毒品品种,而是一种新的毒品吸食形态。

5.奶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奶茶”,呈粉末状,多用奶茶、咖啡、茶叶包等包装掩饰,急冲即饮,冲泡后散发奶茶香味,但却混合了冰毒、K粉、成瘾性强,毒性巨大。“奶茶其实是一个伪装类别的统称,统一以小袋包装进行伪装。

6.跳跳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跳糖”是指一种伪装成跳跳糖样子的新型毒品,遇水即溶,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喝后后劲很强,喝一次,大脑两天都会处于兴奋状态当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