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经过初加工的净菜,没了菜根枯叶、少了泥沙杂物,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这些蔬菜中,有不少来自沧州。

近年来,沧州市大力推进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创建,从育苗到种植,再到加工、运输,集群成链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沧州时蔬”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沧州时蔬”为啥能够火爆出圈,引领沧州蔬菜走俏京津市场?

强标准,引领净菜拓宽市场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认定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的通知》,沧州市有10家基地入选。位于青县曹寺镇的振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名列其中,这是沧州市首个获得“河北净菜”标识授权的单位。当前,合作社里的黄瓜和豆角迎来丰收。

8月23日一大早,振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忙碌的一天。在一排排大棚内,工作人员开始劳作。

黄瓜大棚内,一根根翠绿的藤蔓上挂满了黄瓜,采摘员穿梭在棚内,动作娴熟地采摘。棚外,京津商超派来的小货车正在排队等候装车。

合作社采摘后的黄瓜不会被立即投入市场。在大棚外,打包员接过整筐的黄瓜后,开始精挑细选、细致清理、分类打包,最后才装车运走。

“我们完全按照‘河北净菜’标准进行生产,确保所有产品达标。”合作社负责人张树森说,黄瓜、豆角这类蔬菜比较好处理,对红薯、萝卜等,他们还会逐个清理表面泥垢,确保每个都能“干干净净”上市。

净菜是指原菜在经过初加工后,达到“无不可食部分、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等基本要求,烹饪食用前基本不产生废弃物的产地初加工产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净菜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追捧。

振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主打蔬菜规模化种植。2013年,合作社就开始将蔬菜进行初加工,再打包销售。一方面,顺应大城市市场需求,让消费者食用起来更方便;另一方面,提高蔬菜附加值,让土地产出更高效益。当前,合作社产出的蔬菜,90%销往京津。

“清晨青县棚中菜,中午京津盘中餐。”这句话在青县“蔬菜圈”广为流传。作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青县积极发挥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聚焦蔬菜育种、蔬菜育苗、高品质瓜类生产、羊肚菌生产、高品质叶菜生产五大特色板块,优化全链条产业布局,与新发地、首农、物美、华联等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深入合作,年供京津蔬菜100多万吨。

今年6月,青县“河北净菜”进京暨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在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举行,包括振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内的26家青县参展单位携“拳头产品”参展,获得众多北京商户青睐,现场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张树森带去的西红柿、孢子甘蓝等产品品相好、质量高,在展会上十分抢手。“通过这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了与更多批发市场和客商达成合作的机会。”张树森说,这两年他盘算着开展净菜深加工,把净菜做成鲜切菜、预制菜,做精蔬菜产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我们将认真了解掌握‘河北净菜’进京企业需求情况,加快推进‘河北净菜’加工企业基地和项目建设,畅通进京货运通道,拓展‘河北净菜’在京销售网络,打造优质、绿色、安全、放心的净菜产业链。”沧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亮品牌,提高沧州蔬菜知名度

如何让更多人知道好菜来自沧州?需要用心打造品牌。

8月27日,在海兴县张会亭镇的茴香种植基地里,露天茴香长到38厘米左右,到了收割期。

在这里,收割茴香并不会连根拔起,而是像收割韭菜一样,把根继续留在土壤里。“我们这种植的是‘多刀茴香’,每年可收割6至8茬,这是今年收的第4茬露天茴香。”基地负责人刘雪竣说。

张会亭镇的“多刀茴香”种植已有60多年历史,一直用本地种,产量高、口感好。近年来,海兴茴香已成为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

为进一步擦亮品牌,海兴县着力在茴香标准化种植上下功夫。在茴香集中种植的张会亭镇,依托省扶持资金,实施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打破村庄行政区划限制,吸引双庙村、北齐村等10个村的党支部分别领办合作社,联手组建康源蔬菜联合社,大面积流转土地,共同建设茴香种植基地。

从农户单打独斗到各村联合经营,实现了资源统筹,有利于引入农企、农机、农技,茴香种植向着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我们地里撒的都是农家肥,产出的茴香没有农药残留。”刘雪竣说,当前,专门针对海兴茴香的省级生产标准已正式发布,还有了单品高品质蔬菜指标体系,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有了标准,符合才能上市,这也让海兴茴香品牌在市场上越来越响亮。

当前,海兴茴香已打入京津冀、东三省等多地大型商超,并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沧州市坚持统筹推进规模扩大与单品品质提升,实施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打造了海兴茴香、肃宁圆茄、献县番茄、青县蔬菜、盐山银耳等单品区域公用品牌,肃宁绿苑、沧州荣业等5个企业品牌,天顺康丰、雪菲宠耳、誉彤等15个产品品牌。

为把品牌擦亮、叫响,沧州市积极建立蔬菜质量监管体系,制定完成5个单品高品质蔬菜指标体系、标准化管理技术模式图和生产工序,4个合作社成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化基地。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沧州时蔬”区域公用品牌在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发布,将沧州蔬菜推向了更广阔的京津市场。

提品质,种出更多好蔬菜

卖出好净菜,种出足量好蔬菜是硬支撑。

8月28日,肃宁县大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韭苔迎来丰收。

收割韭苔、整理分拣、打捆装箱,几十名工作人员在不同岗位上忙活着。

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杰指挥着一台叉车将打包好的韭苔装上货车。这些韭苔即将发往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型商超。

韭苔是韭菜生长到一定阶段长出的细长的茎,营养丰富,香甜脆嫩,受到许多消费者喜爱。

肃宁县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韭菜种植近1万亩,年产优质韭菜8万吨,韭苔等农产品产量也节节攀升。

肃宁韭菜产业是沧州市发展高品质蔬菜产业的缩影。

为提高蔬菜品质,沧州市坚持将科技融入育苗到种植各环节。

在肃宁县绿苑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摆放。在这里,芹菜、茄子、辣椒等30多种优质蔬菜种苗正在培育中。合作社新引进穴盘育苗技术,一穴一苗,种子分播均匀,既减少了种苗间病虫害的传播,也能使根系充分发育,有效提高了成苗率,苗龄也比常规苗缩短了10天至20天。

目前,总投资1.3亿元的100亩肃宁绿苑种苗繁育基地项目,一期占地40亩的连栋温室已近完工,整体项目建成后年育苗能力可达10亿株。沧州市以肃宁县绿苑蔬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单位为引领,全力做好优质蔬菜种苗繁育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蔬菜种苗繁育能力将突破11亿株。

有了好品种,更要保证种植效果。

8月23日,位于南皮县乌马营镇的沧州绿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里,工作人员正在对蔬菜大棚进行清秧、消杀,为即将开展的番茄定植做准备。

一座大型玻璃温室内,公司负责人王勇带记者实地参观了内部种植环境。“定植前,还能进来看看,平时这里可不轻易让人进。”王勇说,在这里,为最大程度降低外界干扰,种植基本靠数据。

原来,绿隆公司在这个温室里安装了一整套环境监测传感设备,实现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采集全覆盖。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经过分析后,升温、降温、喷灌、通风都可以通过自动化管理设备进行操作,让蔬菜时刻生长在“舒适区”。

为了减少病虫害、提高番茄糖度,绿隆公司还加大技术投入,持续优化环境、水肥等控制机制,确保产品品质。

为了更多科技成果落地,仅今年上半年,沧州市就邀请了60多位国家级、省级蔬菜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来沧指导培训。好技术带来好品质,好品质产出好效益。在京津冀区域,青县黄瓜、羊肚菌,肃宁圆茄、韭菜,献县番茄,盐山县银耳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来源:河北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