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唐(传) 观梅读书图局部

观德亭记

王守仁 〔明代〕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

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驰,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阳明先生抵达龙南,指挥征三浰巢贼,为教化百姓,龙南教谕缪铭奉阳明之命建观德亭,建成后,先生许之,作《观德亭记》。

《王阳明全集》卷四《寄薛尚谦(薛侃).丁丑》记载:即日(初六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皆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也,某向在橫水,尝寄书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山贼作乱是表相,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破山贼是容易的,破国贼难,破心中的私心杂念更难!

于是,阳明先生便开始了最为向往的“破心贼”的事业,也就是大兴教育、净化民俗。他先是带头在赣州城里兴建了义泉书院、正蒙书院、富安书院、镇宁书院等,而后又要求各县大力兴办教育。这篇《观德亭记》就是时任龙南县教谕缪铭在奉阳明先生之命修建好县学后,特请其写的一篇叙记。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

射箭不仅仅是个技术活,还是身心的修养功夫,内功和技术都要到位。内功,也就是射以观德,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内志正”,二是“外体直”,三是“持弓矢审固”。德,得也,德射箭之道也。

观,观照整个身心与器,心正不正,身稳不稳,器良不良,拉弓到不到位。要有这个观照工夫,也是平时身心的修养,而是射箭当下的直观。

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

圣贤之道,是用心之道。射箭的功夫,也可以相应到书法的功夫,乃至于君子之技艺修养,以艺修身,修身明道。

射以存其心,对于射之道时时刻刻“用心”,二六时中,不离这个。阳明先生是有参禅工夫的。非射时,“内志正,外体直”,射之当下“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不离这个“德”字,时时觉察,修养身心。

所以这个“存”字,存养也,念兹在兹也。

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

这里讲了“五不存”,就是“心躁”、“心荡”、“心歉”、“心忽”、“心傲”,分别对应动妄、视浮、气馁、貌惰、色矜,这个时候心不在存养状态,是一种没有觉照的状态。

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驰,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这里讲了君子学射的“七存”,存“心端”、“心敬”、“心平”、“心专”、“心通”、“心纯”、“心宏”。

心端则体正”,心要有收束力,有觉知,时时调整,这样自然就体正。

心敬则容肃”,心对射箭这件事,有恭敬心,内心认可它,敬着它,这样,一旦有杂念妄想,这个敬心一动,就祛除了杂念妄想,又回到心端体正的状态,也就回到“内志正,外体直”的稳定又敏锐的状态。

心平则气舒”,心平和,这样就放松,放松则神定,神定则身心稳定、敏锐,觉知力很强,射箭要靠这种稳定与敏锐。

心专则视审”,心专注,不被外境干扰,不被内在的杂念妄想扰动,这样就能审视目标,不失去目标。

心通故时而理”,心通达,故能因时而动,把握时机,依理而射,不妄为。合于“时理”而动,不合于“时理”而止。

心纯故让而恪”,心纯粹,纯一无染,故能谦让,又能恪守原则,没有私心杂念,恪守射之道,不跟人争胜。即便失败了,心量大,反求诸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才是王道。

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驰”,这就是心量大,内在空间大, 能容事。胜了,不觉得是骄傲的事情。败了,也不气馁,精进技艺即可。不会因为胜败,心生杂念妄想,让心不纯,不通,不专,不平,不敬,不端了,七心是一心,德也。

故言“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君子做一件事,那就是全身心去做,打成一片。没有割裂的事情,都是一心之发动,应事而动。

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

不管处在何种位置,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搞清楚核心要义是什么。

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射箭,就是射中自己的目标。时时搞清楚自己的目标。老子也讲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就是心之动,无我利他,心与鹄合一也。故,得心则中鹄。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不一定是射箭啊,琴棋书画诗香花茶,每一种技艺,都是观艺以德,这是心学,用心之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