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正值柿子丰收的季节。在这个时候,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句谚语:“九月的柿子——软不拉耷”,形容的是柿子在成熟时的柔软状态。

在过去,每逢柿子成熟之际,村庄里的居民不分年龄性别,都会携带竹竿和麻袋前往山区采摘柿子。他们会将采摘下来的柿子一袋袋背回家中,并将其储存起来,作为食物储备。

柿子作为中国传统的水果之一,以其高产著称。这种果树即使在缺乏人工照料的情况下,也能够自然生长并结出大量的果实,通常每棵树能产出七十至八十斤的柿子。

在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的年份,柿子的产量会更加惊人,有时甚至会因为果实过重而导致树枝断裂。因此,在收获季节,人们需要准备足够的麻袋来装载这些丰收的果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柿子的高产量使其成为农村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历史上曾被视为铁杆庄稼。因此,人们对柿子的种植和维护给予了高度重视。许多家庭会在自己的菜园或是住宅周边种植一两棵柿子树。待到果实成熟时,他们会采摘下来并将其晒干,以便作为粮食储存备用。

根据家中长辈的记忆,在过去食物短缺、发生饥荒的时候,人们会前往山区采集野生柿子作为救命粮。有时,一个人一顿饭就能吃掉七八个柿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粮食供应仍然时有不足,因此种植柿子树作为补充食物来源的做法依然普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柿子树曾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它们在某些地方甚至随处可见。每逢柿子成熟的季节,整个乡村都会被橙红色的果实所装点,景色非常壮观。

当地居民会选择晴朗的天气,携带竹竿和麻袋去采摘柿子。他们会尽可能多地收集果实,然后运回家中。

收获的柿子中,一部分会被浸泡在石灰水中以去除涩味,这样处理后的柿子便可以作为水果食用。

剩余的柿子则会被去皮,有的放在簸箕上,有的串成串挂起来晾晒,最终制成柿饼或柿干储存起来。在粮食短缺的时候,这些柿饼柿干就可以作为主食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以往的农村社会中,柿子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农作物,它在许多老一辈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帮助他们度过了许多艰难时期。因此,许多年长的农村居民对柿子抱有深厚的感情,并且至今仍然保持着每年进山采摘柿子的习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老一辈人对柿子的情感依旧,但柿子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作为主食的替代品。这导致山中野生柿子常常无人问津,甚至烂在地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柿子的价值已经衰退,实际上,背后的主要原因有3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柿子采摘活动的影响。在过去,农村社区通常由不同年龄段的人组成,包括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

然而,当前的农村地区往往缺乏年轻劳动力。老年人和中年人虽然可能仍然保留着对采摘柿子的兴趣,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在体力和灵活性方面受到限制,这使得他们难以进行大规模的采摘工作。

此外,他们的消费能力也有限,通常只能采摘少量柿子,大约十来斤,用以制作柿饼等食品。

另一方面,柿子树的产量非常高,如果没有人及时采摘,成熟的柿子就会自然脱落并在地上腐烂,或者被鸟类等野生动物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我们必须考虑柿子品种改良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传统老品种的柿子虽然风味独特,但与新品种相比,它们的涩味较为明显。

这些老品种在未成熟时涩味重,需要经过特定的处理才能食用,例如用石灰水浸泡以去除涩味。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往往缺乏时间和耐心去进行这样的处理。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可以直接食用的水果,通常是简单清洗后削皮即食。

此外,老品种柿子在成熟后很快就会变软甚至腐烂,这使得它们不适合长途运输和长时间储存。因此,商贩们通常不愿意收购这类柿子,因为存在较高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售出,柿子就会变质,导致经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我们需要考虑柿子的性质及其与季节变化的关联。柿子的成熟期通常在秋季末尾,此时气温已经开始下降,伴随着秋风和秋雨。

柿子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一种凉性水果,这意味着在天气转凉的季节里,过多食用柿子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民间流传的观点认为,过量食用柿子可能闹肚子,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柿子的消费意愿。此外,随着粮食供应的改善,人们不再需要依赖柿子作为食物来源,这进一步降低了对柿子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一位来自陕西的朋友分享了他们地区的农业转型经历。几年前,由于老品种柿子的经济价值较低,村民们纷纷将这些树木砍伐。

当时,村里的柿子收购价格仅为每斤2到3角,而采摘过程既辛苦又不划算。为了避免果实烂在地里造成浪费,许多人选择种植新的柿子品种,如甜柿、脆柿和火晶柿子等,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尽管如此,老品种柿子并非没有其他利用途径。除了可以直接作为水果食用外,它们还可以通过深加工转变为柿饼、柿干或柿子醋等产品。

然而,这些加工活动需要考虑品种特性以及加工成本。如果没有产区优势,即当地具备适宜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深加工柿子可能并不是一项经济可行的活动。

因此,除了主要的柿子生产区之外,其他地区很少有人从事这类加工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柿子的深加工过程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不仅无法有效地晾晒柿子,还可能导致柿子因湿度过高而发霉。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导致一部分柿子因无法销售而腐烂。

综上所述,受时代变迁的影响,老品种柿子已逐渐淡出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然而,作为中国稀有的“木本粮食”和传统农作物之一,它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亲爱的读者,您是偏好传统老品种柿子的风味,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的新品种柿子?您所在的地区是否也面临着老品种柿子无人问津的问题?非常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经验,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