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7日至10日亮相上海展览中心。2013年成立于上海的ART021与沪上艺术圈共同成长逾十二年,如今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城市布局最广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之一,同时也是链接本土与全球文化资源的重要桥梁。
2023 ART021会场现场,图片来源:ART021
作为一座具有23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一直以精致、时尚、中西合璧、快节奏、商业化和职业化的风格为人所道,这种风格在艺术圈也有所体现——这里汇聚了数以百计形形色色的艺术机构,尤其是每年11月,全城同期呈现的艺术展览逾上百场,逐步形成百亿级规模,可谓亚太地区“最考验体力和眼力”的艺术活动之一。
暴走上海艺术周,已经成为国际、国内艺术工作者和藏家的年度传统。但是这一次,我们想放慢脚步,邀请读者漫游五家沪上画廊,以他们为“切片”,认识上海的艺术圈。在博览会开幕前夕,我们与这些即将参展ART021的上海画廊主对话,除了预览亮点作品以外,也与他们一起漫谈独属于魔都的艺术景观。
这座城市为什么受到年轻艺术工作者们的钟爱?在最近两年的画廊迁移潮中,以“各自为营”著称的上海画廊是否发展出了一种“社群性”?“商业化”“职业化”的城市氛围对文化行业有何利,又有何弊?他们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2023 ART021会场现场,图片来源:ART021
Gallery Vacancy|W34
Gallery Vacancy 2017年成立于上海,画廊最初选址于上海前法租界的一幢居民楼内,2022年搬入黄浦区的另一处新空间,现在的Gallery Vacancy位于繁华的淮海路与云南南路交叉口,深藏于一栋老商厦的六楼。
ART021是这家年轻的当代艺术画廊受邀参加的第一个博览会。“2018年上海的博览会周刚刚结束,那时候我们画廊⼀个博览会都没有,ART021创办⼈之⼀周⼤为先⽣就在当年博览会结束当晚,邀请我们参加来年的博览会。”据画廊负责人Lucien回忆。
关于首次参展ART021时的场景,Lucien谈到,当时“策展⼈尚端⼥⼠,为我们与其他新锐的年轻画廊在东侧的绕⾏单元DETOUR策划了⼀个呈现欧亚⾮艺术⾯貌的板块,我们便在这⾥开始了与博览会的不解之缘。”
Vivian Greven,《Ais V》, 2024, oil on canvas, 160 × 120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Gallery Vacancy
Rute Merk, 《Fruits and Latte》, 2023, oil on canvas, 140 × 80 × 2.5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Gallery Vacancy
今年,Gallery Vacancy的展位移到博览会⻄侧,拥有更⼤的呈现空间为藏家呈现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包括:Vivian Greven、Rute Merk、⻩可维、Alessandro Fogo、Natalia Gonzalez Martin、James Prapaithong、Danny Sobor,以及即将与画廊展开合作的⻘年艺术家王霈,和近期在巴黎普获好评的⽇本艺术家铃⽊初⾳(Hatsune Suzuki)。
Alessandro Fogo,《Stormo》,2024,oil on linen, 145 × 120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Gallery Vacancy
Danny Sobor, 《Candle》, 2024, oil on canvas, 20.3 × 35.6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Gallery Vacancy
而位于淮海路的画廊空间,则计划在艺术周期间呈现美国90后艺术家亨利・柯桥德(Henry Curchod)的个展“Waterplay”。
在艺术家代理与合作方面,Gallery Vacancy一直格外关注年轻艺术家,“⻘年艺术家⼏乎是每⼀个新兴画廊与艺术项⽬出发的起点,他们的作品更能引发共鸣,艺术家与画廊之间也更愿意给彼此机会。”Lucien提到,“目前艺术市场出现‘消费⼒下降,交易量上升’的现象,这某种程度可能也反应了年轻艺术家在市场之中的优势,他们更有新鲜感、更受期待、更多⼈参与。”
“哪⾥有年轻⼈哪⾥就有希望,”Lucien认为,比起其他城市,上海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从业人员,他们互相鼓励跟竞争,并在其中寻求成长,这是文化创业产业在此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很多⼈选择上海作为起点的原因;同时,“这里的各种商业与机构的⽀持机会也相更多;本土的博览会则提供了⼀年⼀度的盛典,⼤家⻬聚⼀堂,但有恒的⻓期发展需要奠定在⼀个有机的系统,是时间跨度更⻓的概念跟许诺。”
南柯画廊 Nan Ke Gallery | W01
同样聚焦年轻艺术家的还有南柯画廊。这家新锐画廊的空间坐落于黄浦区长乐路一间百年历史的老宅内,毗邻著名的兰心大剧院。画廊尤其关注年轻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和华人艺术家,画廊联合创始人Otto Neu表示,“每个成熟的艺术家都曾经是青年艺术家,我们希望能够挖掘更多的新生代力量与具有前瞻性的作品。
“在销售上,青年艺术家的价格优势和耳目一新的创作语言都让它们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度。中国艺术家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有稍许边缘化的趋势,我们希望能够以多元化且风格独到的方式在国际语境中来呈现中国青年艺术家。”
黄加煜,《在海啸来临前冥想》,2024,布面油画,200h x 150w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南柯画廊
今年,南柯画廊的展位将以“90年代的上海客厅”为策展方向,呈现其代理艺术家的群展。“90年的上海是美好而充满对未来的憧憬的,展位中我们将用到大量的木饰面,看上去很像我们这一代人儿时居住过的老房子,我们希望能够带着观众重温那个温柔且有力量的时代。”比如1999年出生的艺术家黄加煜色彩浓郁的新作,画面中的钢窗、梧桐树等都是典型的“上海元素”。
黄加煜,《后起的火》,2024,布面油画,100h x 120w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南柯画廊
黄加煜,《山火》,2024,布面油画,100h x 120w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南柯画廊
“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 Otto Neu告诉我们,“ 在画廊合作的艺术家中,有很多都搬来了上海。它的包容度和多元化更加适合年轻艺术家的生活和成长。虽然对比其他城市生活成本会增加许多,但上海带来的资源与机会也更加丰富。”
博览会期间,位于“梧桐区”的南柯画廊上海空间展出的是艺术家张鹏的个展项目“眷眷之乡”,为都市打开通往乡野山间的一扇窗。
德玉堂画廊 Matthew Liu Fine Arts|W17
Matthew Liu早年在美国纽约从事金融工作,后因热爱转向艺术行业,并在2011年创立了德玉堂画廊,代理全球艺术家作品。
今年是德玉堂画廊第十一次参展ART021,也是画廊扎根上海的第十年,因此Matthew Liu对上海的收藏群体有深刻的观察和了解,他觉得“上海藏家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对跨文化对话的浓厚兴趣。他们往往具有更国际化的视野,同时又保持着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种特质使他们特别青睐能够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的作品。”
回顾过去的十年上海的艺术市场,他认为,“最明显的变化是藏家群体的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2015年很多藏家更关注作品的装饰性价值,而现在他们对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作品的文化内涵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机构力量的崛起,各大美术馆的开放为艺术市场注入了重要的学术动力。”
付小桐,《575,467孔》,2021,手工宣纸,135 x 251 cm(装裱尺寸146 x 262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德玉堂画廊
沈忱,《无题作品 42524-23》,2023,布面丙烯,102 x 81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德玉堂画廊
近年来德玉堂特别聚焦“上海抽象群体”艺术家,如付小桐和沈忱,Matthew Liu认为,“他们的作品既植根于中国传统,又具有当代艺术的语言”,因此受到欣赏。但同时他指出,“这些藏家也对康迪达·赫弗这样的国际大师也有很深的认识。这种独特的艺术品味,我认为与上海城市的历史传统是分不开的。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上海一直保持着包容并蓄的文化特质,这也反映在藏家的收藏理念上。”
瓦莱里·卡苏巴,《芭蕾伶娜,幻想雕塑,哈瓦那大剧院,哈瓦那》,2023,收藏级喷墨打印,150 x 150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德玉堂画廊
德玉堂画廊今年的博览会展位将围绕“空间与存在”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作品以不同的媒材探讨人与空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存在的多重维度。我们将看到康迪达·赫弗的《柏林新博物馆XXXII》与瓦莱里·卡苏巴的《芭蕾伶娜,幻想雕塑,哈瓦那大剧院,哈瓦那》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赫弗呈现空无一人的文化空间,通过建筑的庄严感暗示人的缺席;而卡苏巴则在类似的历史建筑中注入生命力,让舞者与空间产生对话。
雷纳托·尼科洛迪,《对称圣堂II》, 2024,布面丙烯,175 x 175 x 3.5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德玉堂画廊
雷纳托·尼科洛迪的混凝土装置也将亮相展位,从另一个维度探讨权力与空间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德玉堂画廊的上海空间也正在展出尼科洛迪年度大展“永恒与瞬逝”。展览汇集了艺术家最新创作的混凝土雕塑、绘画、影像作品,及首次亮相的木质雕塑系列。观众可以在充满哲思的空间中,感受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
Vangaurd Gallery|W11
Vanguard Gallery是五家画廊中设立时间最早的一家,今年正逢画廊的二十周年生日。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从上海最早的当代艺术聚集地——莫干山路的M50迁入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新空间。如今,苏州河沿岸的街区汇集了至少20家画廊、美术馆、拍卖行和文化机构,成为藏家来上海时又一个“必去的艺术目的地”。
选址曲阜路下沉式广场,画廊主李力觉得,这里“首先是场地大小和基本的设置满足画廊绝大部分展览的需求,其次就是目前的租金情况还能勉强应对。”李力还提到,“近些年在上海画廊的选址不再仅仅集中于一两个地方,而是分散在了几个区域内,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以市中心为主。”
除了地理位置的迁移以外,Vanguard Gallery的经营定位也在逐步调整:创建伊始画廊以发现和支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为主要方向,发掘了不少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活跃参与者;而近年来,画廊将目光更清晰地锁定在观念艺术方向,艺术家创作类型多样,且加入了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使作品无论从形式或概念上都更加多元。
说到这些年上海艺术生态的变化,除了行业的愈发多元令人欣喜以外,李力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成熟的一代和年轻一代无论是艺术家、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机构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分界。”基于二十年的画廊经营经验,她感觉如今“年轻艺术家们的创作更加职业化,缺乏试错的勇气。”
金浩钒,《放逐者之家-2》,2024,布面丙烯,200 x 170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Vanguard Gallery
肖江,《山岭重重》,2024,布面油画,80 x 200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Vanguard Gallery
从第二届ART021开始,Vanguard Gallery从未缺席,今年的展位将展出金浩钒、肖江等8位艺术家的创作,总体上他们的出生年代跨越60后至90后。
“我们在选择这些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综合了往期、当前和未来的展览计划。”李力表示,作品的选择也考虑了艺博会藏家的品味,“我们的藏家以老客户为主,每年也会有几位新的藏家合作。基于我们的艺术家创作方向,总体来说上海藏家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收藏经验、对作品的思想深度以及视觉呈现都有一定要求的人群。这与我们海外藏家的特征基本是一致的。”
本周末,Vanguard Gallery还迎来了新空间的第8个展览——Gabriel Lester: 美琪大华 Majestic,展出这位多媒体艺术家为此次展览创作的一系列新作,观众可以在艺博会同期前往参观。
没顶画廊|W25
与Vangaurd Gallery相邻的没顶画廊,是第一家入驻曲阜路9弄下沉广场的画廊。三年来,他们迎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圈邻居”。“从过去的只有OCAT和没顶,变成了画廊空间聚集区,大家一起开幕,邻里氛围非常好,加上Suhe Haus、Fotografiska等重要机构的入驻,是新的艺术枢纽形成的开始。”没顶画廊的腊雪儿告诉我们。
从M50到西岸,再到苏州河畔,十年间,没顶画廊的每一次搬迁都参与和推动着这些艺术枢纽的形成和发展,目睹着上海的画廊群体“在零散中聚合,在聚合后离散,”她谈到,“这个周期还在继续循环,画廊们在此基础上各自发展以及互相支持。”
邵丰田,《TENC-240517》2024,布面油画,180 x 120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没顶画廊
今年是没顶画廊的十周岁。它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其幕后的公司创始人是深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徐震,而画廊前身比翼艺术中心则是一间存续时间更早的非营利机构。
据腊雪儿观察,“彼时(十多年前)更多的是艺术家及少数从业者自发推动项目以及展览的发生;而当下,艺术生态更加丰富了——包括机构数量、展览样貌、从业者及藏家的画像等方面。每个环节都在遍地开花,艺术爱好者的数量也因为社交媒体而指数型增长,这对于艺术行业来说整体是好事。
“然而在一个短时间内异常加速的环境里,市场品位却呈现出上扬后快速下滑的趋势;因为缺少夯实的历史基础和知识结构,整个当代艺术市场品位和十年前相比趋于保守,行业多极化比较明显;
“‘艺术家’在很多情况下也成为了一种工作,而不是一种召唤或状态。在当下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多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家、有远见的艺术推动者、藏家,以过渡到下一个更扎实的十年。”
杨扬《黄金 重合 无菌 1-2》2023,布面综合材料,100.5 x 70 cm,图片来源:艺术家及没顶画廊
从第一届ART021开始,从未间断的参展,也让没顶画廊积累了与本土艺博会藏家的默契:“上海藏家品味更加包容,国际视野开阔,年龄层宽广,在对市场的判断之上会加入对学术性以及知识性的诉求;在作品及艺术家的选择上,对地域性没有过多的倚赖。”
张培力《1千分之1秒至1秒》1995,彩色照片,电风扇,照片:54 x 38 x 31 cm,电风扇尺寸可变,图片来源:艺术家及没顶画廊
今年没顶画廊在ART021的展位精选了14位近期在海内外机构展活跃、刚完成或即将推出个人项目的艺术家作品。展位会以跨媒介的面貌呈现,主要推出以当代议题将艺术史串联、叩问现实从而鼓励观众/藏家思考的作品。
同期,没顶画廊还将于曲阜路空间呈现90后艺术家冯至炫的个展“迷航”,在展厅里观众将走入艺术家的奇幻世界,穿梭于丰富的想象力之中。
出品人:董瑞、吴双
撰文:王欣然、徐文华
编辑与审校:吴双
版式设计:王欣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