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某天,一个部队宿舍里传出了阵阵欢声笑语。

那笑声,来自一群刚刚入伍的新兵。

突然,其中一个年轻人敛住了笑意,然后将身上的那件尚未来得及佩戴肩章的草绿色‘军装’脱了下来,递给身边的战友说:

‘这身军装,给你留个纪念。穿上一身国防绿,但是没能戴上一颗红星、两面红旗,挺遗憾的’。

原来,这位新兵刚来到部队,还没来得及戴上肩章帽徽,就因故遭到了部队的退兵。在他看来,自己就要与那身军装彻底告别了。”

这是最近的热播剧《王牌部队》中的一幕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角“高粱”得知自己被退兵的消息之后,表面的洒脱之下,掩藏着深深的遗憾。

而他那句“穿上一身国防绿,但是没能戴上一颗红星、两面红旗”,也让人不由唏嘘不已。

如果看客中间,有稍微上一点年纪的人的话,眼前一定会浮现出那套极具时代特色的军装样式。

“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挂两边”,这句话不止是一代军人的“口头禅”,也不止是一代人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一件大事: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统一开始穿戴65式军服。

“六五”式军服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头上那一颗红星和衣领上那“两面红旗”。

毛主席对新军装非常满意,思绪也不由得回到了数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于是,他对着罗瑞卿说道:

“记得1929年打下长汀,收缴了一大批灰布,红4军每人做了一套灰军装,也是像今天一样的红领章,红五星,穿起来好神气”。

诚然,我军军装上“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成立初期,条件艰苦,没有一套统一的军装,也没有一个大型的服装厂能为所有的红军部队生产军装。

1929年3月,红4军解放了闽西重镇长汀,并缴获了一大批灰布。

有了布料,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就想用这批布料为全军战士制作一批统一的军装。

想法是好的,可是我们的军装要做成什么样子的呢?

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毛泽东、朱德、陈毅共同决定,新军装的军帽仿制列宁曾经戴过的八角帽,并在正中间用红布点缀上一颗五角星。

在军装的两个领口处,各自缀上一块红布领章。这两块领章,就好像两面红旗一样,指引着全国革命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首批4000套红军军装被制赶了出来。

它的设计,或许没有那么复杂;但其中所包含的革命热情与革命信念,却是能够永照史册的。

寒来暑往,穿着这样的军装,我军战士们奋斗过了八个年头。

1937年,国共达成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红军军装,自然也被换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我军曾多次修改军装样式,但都与红军时期的军装区别明显。

时间转眼来到1964年8月,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向毛主席建议说:“是不是连军衔一起取消算了?”

毛主席对这一提议非常赞同。

几个月之后,中央军委就研究通过了“大将以下各级军衔一律取消”的方案,并在1965年5月22日的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获得了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衔制既然已经被取消,那么佩戴军衔的“五五”式军装就要相应地有所改变。

当时,出现了几种军装改革的方案。其中,有人就建议说,恢复红军时期的领章、帽徽样式。

对于这个建议,毛主席非常认同:“我赞成走回头路,恢复老红军的样子,只要一颗红星,两面红旗,其他的统统不要了”。

经过相关领导、部门的一致讨论认可,新军装样式很快问世,并于1965年6月1日装备全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五”式军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五”式军装,简化了品种,并且不再区分常服、礼服,而是采取单一的服装系列。

唯一的区别在于,干部的上衣上面有四个兜,而战士们的上衣只有两个兜。

在《王牌部队》里,主角高粱和顾一野在军事演习中与一位干部“狭路相逢”。随即,干部说了这么一句话:

“懂规矩吗?我四个兜,你们两个兜,你们先说”。

干部这句话的潜台词,意在指明他和两位主角之间的身份差别。

而这句台词的设定,显然是严格遵循了“六五”式军装的“规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鉴于“六五”式军装过于单一的“缺点”,我军也进行了一些改进。

比如基于“六五”式军装而来的“七四”式军装,就将女兵的帽子改为了无檐帽,并且配发了裙装。

《王牌部队》里,女兵的帽子与男兵有明显的差异。而这,也正体现了我军军装的改良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对男女兵的军装样式进行区分以外,在“六五”式军装装备期间,我军也研究生产出了一些其他的服装。

《王牌部队》中,高粱在参与军事演习的过程中,见到了一群穿着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士兵,于是感觉非常好奇。

他的战友——顾一野,对此是这么解释的:

“他们就是陆指导员说的,全军最有名的侦察兵,穿的是八一式的伪装衣,只有参战部队和少量的侦察部队才会配发”。

顾一野所谓的“八一式”伪装衣,在我军历史上确实存在。它是我军制式装备的第一代伪装衣,使用时间长达十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五”式军装问世以后,随着实际需要与服装材料的进步,经过了多次改良。但无论如何改良,那“一颗红星、两面红旗”始终被保留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六五”式军装的实用性也逐渐显露了出来。特别是那“一颗红星、两面红旗”,在丛林中比较显眼,不利于隐蔽。

再加上“六五”式军装的样式比较单一,面料也相对落后,所以军装改革势在必行。

1985年,“八五”式军装问世。在过去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里,“六五”式军装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人,成为我军装备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军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装陪伴着军人的成长,而军人对军装也是珍而爱之。

就如同本文开头提到的《王牌部队》中的那一幕,演员对没能穿上真正的军装的遗憾,溢于言表。

而这种遗憾,同样也感染了一位老兵——同时也是一位军校出身的年轻干部。

在剧中,这位年轻干部的名字叫做“陆平凡”,他的战友与领导,喜欢称呼他为“学生官”。

学生官的形象,取材于现实。而“陆平凡”,也是一个群体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十年代的部队里,学生官并不是很多。而他们要面对的,是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有位叫做刘卫星的学生官,1982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基层部队。多年以后,他提起那段往事,仍有颇多感慨。

一方面,从学校到军营,是一个极大的跨越,自己必须要接受更多的考验与审视;

而在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官的他,总是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技能为部队做出更多的贡献。

电视剧中的“陆平凡”,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兵正式开始训练以后,“陆平凡”被团长指派为新兵一连的连长。可是对于这个任命,“陆平凡”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他想向团长请辞,可团长却不同意,并告诉他:“你要是有能耐,把这个连,给我带得连师长都夸你”。

讨论的最后,“陆平凡”还是接受了组织的决定,成为了新兵一连的连长。

至于他能不能带出一支让师长夸赞的部队,还有待于未来的剧情放送。

剧中人的未来飘渺未可知,可现实中的那位刘卫星,却告诉了人们他后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走进军营的大学生,刘卫星沉下心来,逐渐适应了全新的生活;作为新一代军事人才,刘卫星始终没有忘记,继续深造充实自己。

2000年,已经四十多岁的刘卫星早已走上了领导岗位,可是他仍坚持报考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卫星开始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忙碌生活。

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会把坐车的功夫用来学习。

某一天晚上,刘卫星像往常一样,坐着火车去北京上课。在座位上,他铺开了自己的英语资料,很快就进入了研究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旁边一位老干部模样的人,一直在观察着刘卫星的行动。过了一会儿,老干部忍不住开口问道:“你一个当兵的看这些外文干什么?”

面对着老人的疑惑,刘卫星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介绍了一遍。

老干部被刘卫星的故事和决心深深地打动了,然后他真诚地说:“从你身上看到了部队发展的希望!”

的确,在现代战争越来越科技化、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学生官”的作用无疑越来越大。

而相比几十年前,如今部队中学生官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些人,终将在部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成为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