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儒释道?儒是儒家,释是佛家,道是道家,三者有什么异同点?几千年来,为什么三者能够并行不悖?儒释道三种哲学,究竟应该相信哪个?
个人认为,儒释道三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三者都是为了人类自身而服务。它们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人类的本质罢了。
也就是说:儒家入世,佛家半出世,道家出世。
无论入世、出世、治世、存世,还是修身养性、修心养德,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自身能够活得更好更久而已。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合理治世,然而谁都可以治世吗?谁都有能力治世吗?显然并不是这样。
选择合适的人治世,世界就会变得更好;选择不合适的人治世,则可能把世界带向毁灭。
因此,那些积极入世治世的人,在担当治理天下的大任之前,总要有点道德修养、有点智慧能力才行吧!
假如治世之人都像西晋皇帝司马衷一样,两耳不闻天下事,以一句“何不食肉糜”而遗笑天下,岂不荒唐!
所以,人们要想入世治世,就必须要有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有智慧能力。否则天下必然会走向崩坏离乱。
所以孔子主张修身,主张格物致知,主张心正意诚,主张一心一意地做事情。如此之后,治理天下的重任才能放心交给他。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孔子看来,不仅治理天下的人需要提升自我修养,普通人也需要提升自我。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
物格,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知至,就是学有所成;意诚,就是诚实守信;心正,就是有理想、有道德。
这便是儒家的入世治世思想。然而几千年来,识字的人并不多,穷苦的人却很多,这些穷苦之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深入学习真正的儒家思想。
渐渐地很多被歪曲的儒家礼教思想,也就慢慢变成了少数人奴役天下的工具。
真正的大儒,只在于其心理、在于其思想、在于其学识,而不在于其身份、地位、规矩等。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人人皆可成为大儒,而不仅限于那些王侯将相。
然而在古代,儒家基本成为了王侯将相手中的玩偶,即使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才华,也很难得到真正的重用。
所以,几千年来,虽然儒家思想大行其道,但是其思想精髓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扬。其得到发挥的东西,反而是其禁锢人的一面。
只要是较为全面的思想,总会有发扬人的一面,也会有禁锢人的一面。
也就是有扬有弃,发扬人的优点,禁锢人的缺点。儒家如此,佛家如此,道家也如此。
假如某种思想反而禁锢了人的优点,发扬了人的缺点,那么这种思想也便走上了歧路。
儒家思想或许便是在歧路上兜兜转转地走了好久。但是其入世治世先要修身的主旨思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而天下之人那么多,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参与治理天下。那么剩下的人应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花费同样的精力去修身吗?
王侯将相、书香门第,可以花费几十年去提升自我修养,普通老百姓可做不到,也没有那个实力去做。
于是佛家就诞生了。也就是说,不仅儒家参与治世的人需要修身养德,普通人、所有的天下人也需要修心养性。
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佛家可能是比儒家更为简单直接的修身养德的方法。
佛家主张修心,主张明心见性,主张在精神层面跳出红尘羁绊,跳出水深火热、苦哈哈的现实生活束缚,以实现自我心灵层面的超脱。
普通人要想实现超脱,需要修佛,本质上就是要修心,就是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直白点,就是要实现生活自洽、不烦恼、不纠结、不埋怨,坦然面对一切。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用老百姓话说就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用网络名言说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饭不能解决的。
这些思想在本质上都是佛家的超脱思想。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儒家入世、佛家超脱。儒家修身以入世,佛家修心以超脱。
无论儒家还是佛家,它们都是一方面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或者用“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以禁锢人的缺点;
同时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超然物外,不被名利所左右。
而道家则不管什么入世和出世,也不管什么修身和修心,他们主张长长久久、舒舒服服的存世。也有人叫它长生久视。
也就是说,道家既需要修身,也需要修心;既可以入世出世,也可以治世存世。假如你看不懂儒家和佛家,也就更看不懂道家。
在道家看来,世间的一切学问不过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世界上长长久久地活下去罢了,也就是长久存世,也就是入世以济世、出世以超脱。
假如一个人入世不能济世、出世不能超脱,那不过就是被困在滚滚红尘之中罢了。
无论修身还是修心,儒释道在本质上都是在教导人们:要想生活过得美好,就必须要提升自我,就必须要入世以济世、出世以超脱。
也就是说,人既要有济世的能力,也要有超脱的能力,这便是修养身心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然而世人大多既缺乏济世的能力,也缺乏超脱的能力,这是因为世人大多并不懂得如何修养身心、如何提升自我。
至于怎么提升自我,则见仁见智。几千年来,在修养身心提升自我这方面水平最高的,也就是儒释道三家而已。
虽然儒家明确主张治世和济世,但是他们沾染的名利权谋太重。相比于注重修身,后世之人更看重治世所带来的名利。
然而,他们不知道:假如没有修身,又何能治世?又凭何治世?道德修养、智慧能力,哪一个不是通过修身自律得来的啊!
所以,几千年来,儒家道场慢慢地就变成了名利场,谁还去苦哈哈的修身养德、提升自我呢?即使有,那也是凤毛麟角,与周围格格不入。
儒释道虽然本质相同,都是在讲如何提升自我,但是它们也有冲突之处。其冲突之处就在于:
假如儒家之人修佛了,超脱了,他便可能开始淡泊名利了。一个因修佛而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与儒家治世的名利场格格不入。苏东坡或许便是此一类人。
所以,儒家与佛家必然会有很大的思想冲突。然而冲突归冲突,他们也必然谁也奈何不了谁。
儒家比较适合王侯将相、适合那些名利心比较重的人。
佛家比较适合那些生活在底层苦苦挣扎而又无法自洽的人。
道家与儒家的冲突也是类似。道家适合所有人,它兼容并蓄,但是他对人的思想智慧水平要求比较高。
儒家和佛家是站在人类自身的角度去提升自我,道家则是站在万物的角度去提升自我。
儒家入世、混同于世;佛家半入世、半出世;道家出世、不求名利、随心所欲。
假如把道家比作大海,修道的人就像大海中的鱼儿,能在大海中翻起多大的浪花,全看自己的水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