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1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中小学教师要读书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它已经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讨论它了。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教师读书是永恒的课题,因为教师读书“永远在路上”,因为教师通过不断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从而更有底气指导和陪伴学生阅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那么,作为学校,我们如何让教师读好书?应该说,我们要让教师读好书的方法有很多,但笔者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校长先要读好书。因为校长是教师的精神领袖,因为只有校长读好了书,才能影响中层干部和教师读好书,进而影响学生读好书。

问题在于当下不少校长念念不忘的还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导致他们对自己和教师的读书仍然不够重视。

作为校长,我们应该认识到读书对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改善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并将读书置于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既要身先士卒,主动挤出时间去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又要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和鼓励教师们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是要保障教师的读书时间和精力。教师读书需要时间和精力,这是基本常识;如果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那么,要求他们读书无疑是一句空话。

为此,我们要营造宽松的读书氛围,再也不要唯考试唯分数唯升学,再也不要搞分数排队,再也不要公布考试成绩,再也不要把考分和教师的各种考核相捆绑,再也不要把抓考分、抓升学的压力百分百转移到教师身上,这样他们才不会恶性竞争,才不会把时间都耗在题海战术和抢课拖堂上。

同时,我们要坚决顶住各种压力,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尽最大可能减少“进校园”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减少非教学性事务对他们的冲击;换句话说就是要减少他们的“瞎忙”“瞎折腾”,以便他们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去读书;也即他们只有沉下心来读书,才能不断改变自己,才有底气指导和陪伴学生读书,才能取得教书育人的双赢。

三是要把教师读书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当下不少学校每个学期的校本培训内容几乎都是“老三篇”——专家讲座,名师上示范课,校内的听评课活动;时间长了,教师都会产生厌倦感,而管理者也是心力交瘁。

如果我们能把读书纳入校本培训,通过每周固定时间让教师进行阅读,这应该是一种有效的专业成长方法。

为了固化和放大教师的读书效果,一方面,我们应邀请专家和名师来校指导,促使教师读书能上升到新的高度,不断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开展“头脑风暴”、读书沙龙、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活动,等等,大家一起畅谈读书的体会,一起总结读书的经验,一起诉说读书的困惑,既交流切磋、碰撞思想,又启发借鉴、取长补短、弥补短板,这样读书效果更接地气。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硬性规定教师都读“同一本书”。因为教师间毕竟存在着任教学科和文化底蕴的差异,因为他们的需求毕竟不一样,如果我们“一刀切”,要求他们的读书“齐步走”,这样,读书活动有可能变成形式主义,而且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厌恶,读书效果反而会降低。

为了让他们读出自己对书籍的理解,读出新的自我,我们要允许他们的读书有快慢、有差异,允许一部分人先“读起来”,更要允许他们自主选择所读的书籍,即使他们读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看似与自己的专业发展关系不大的书,或者都是一些“无用的书”,我们也要宽容,而不能反对,更不能禁止。

因为教师的读书需要驳杂一些,因为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杂家”,因为“无用之书”和“有用之书”都是相对的,因为现在“无用”说不定以后会“有用”,所以,我们要着眼长远,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要尊重他们对读书的喜好,要尊重他们对所读之书的选择;只有这样,他们的读书内驱力才能被激活,他们的读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是用制度去调动教师的读书积极性。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况且懒惰是人的劣根性,作为教师也不例外。

因此,为了改变教师“读与不读一个样,读多读少一个样,读好读坏一个样”的窘境,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

比如,我们要让教师轮流担任读书活动的主持人、主讲人或点评者,倒逼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写,倒逼他们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识和见识,倒逼他们通过读书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比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时,我们应该要求教师把自己读了几本书、写了多少读书笔记等“晒出来”,在此基础上评选出读书积极分子,既激励他们读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又共享读书的智慧和力量。

比如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先选优、发放绩效工资时,我们应把教师的读书业绩纳入其中,引导他们把读书视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引导他们从被动读书变成主动读书,引导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引导他们争做真正的读书人,引导他们在读书中成长自己……这才是我们要求教师读书的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周建国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