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这座城市可谓是“幺蛾子”不断,先是某商业机构打算在南京这座城市举办富含日本元素的“夏日祭”活动,紧接着就是在玄奘寺内发现了一位名为“吴啊萍”的人供奉了四位日本战犯的牌位。
“夏日祭”活动宣传海报
看到这两个新闻,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如果问中国哪座城市受到日本人的伤害最深,南京说第二,请问哪座城市好意思说第一?
玄奘寺内,供奉的日本战犯
关于在日本人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可以说是世人皆知,本人不想过多赘述,当时的国军将士为了保卫南京,与日军浴血奋战,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
由于本人专注于战争史的研究,所以今天不谈时事热点,不谈政治,咱们就来聊聊南京保卫战,尽管最终失败,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不应该被遗忘。
南京城内,守军浴血奋战
一、日军剑指南京城
1937年11月9日,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虽说给日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是面对着日军强大的海空军支持,淞沪会战依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上海陷落。
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守军
当时的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仅仅与上海相距三百公里,并且两个城市之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南京危在旦夕。
蒋介石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上,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国军高级将领都表示放弃首都南京,政府向内地迁移,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拖垮日军。
抗日名将李宗仁
现在看来,这些高级将领对策是正确的,经历了淞沪会战,国军部队疲惫不堪,面对着士气正盛的日军,南京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
与其做无畏的牺牲,不如抓紧组织全体军民西撤,送给日军一座空城也无妨,中国地大,日军人少,只要能保住有生力量,来日是有机会反击的,而且也不会有后来的南京大屠杀。
当年沙俄的库图佐夫就是利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击败了拿破仑的东征大军,包括后来的苏德战争也一样。
沙皇名将,库图佐夫
但是唐生智一腔热血,主动请缨,
“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国父之陵所在地。如果我们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国父的在天之灵?如果没人愿意守卫南京,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本来就是湖南军阀,还曾经参加过倒蒋运动,虽说当时已经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高官,但是只不过是个虚衔,没啥实权。
唐生智
唐大铁血这也并非是真正的爱国,他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恢复自己的兵权。后来也证明了,此人嘴上说着“与南京共存亡”,后来打起仗来跑得比谁都快。
唐生智的爱国情怀让他在道义上占尽了优势,其他高级军官尽管预料到这将会给军民造成巨大损失,但是谁也不好意思反驳,毕竟谁也不想落个“对党国不忠”的口条。
而蒋介石也是左右为难,日本占领东北后,他就成了“不抵抗”的代名词,如果这次再拒绝唐生智的请求,自己的声望将会一落千丈。
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中国东北,蒋介石选择不抵抗
最终只好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城防司令,负责指挥南京保卫战,这一决定不仅让国军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还拉上了大量南京市民陪葬。
日军方面其实最初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本来日本刚刚经历了淞沪会战,想先休养下生机,再做下一步打算,毕竟南京虽说是国民政府首都,但是现阶段占领它对战局影响不大。
淞沪会战中的日军
但是日本陆军向来有“以下克上”的“优良”传统,将在军令有所不受,日军第十军对参谋部原地休整的命令不以为然,贪功冒进,已经开始向南京进发。
而上海派遣军为了抢功也开始向南京急行军,如此一来,日军参谋部只好修改计划,决定占领南京。
最终日军以松井石根为华中方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攻占南京,整个行动共投入了6个师团2个旅团,共8万余人。
松井石根,战后被判为甲级战犯
而唐生智所领导的南京守卫军,除了刚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又从其他地区抽调了10个师,加上中央教导总队的12000人,满编应该有18万人左右。
第88师师长孙元良
但是,这些部队要么就是受交通网影响,没有及时赶到,要么就是淞沪会战后,损失极大。大部分部队没有满编,实际投入的只有8万人,而且还有大部分是新兵。
二、战斗异常惨烈
1.外围防御战
1937年11月底,日军抵达南京外围的句容、淳化等地区,句容汤山一线是守卫南京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早开始抵御日军进攻的地方。
日军进攻南京的部队大部分为日军的甲种师团,装备精良,战术素养高,国军将士们面对日军的重炮和飞机,死守主阵地,负责守卫的第51军在日军的凶猛进攻下,损失惨重。
汤山守卫战
除此之外,牛首山、将军山阵地也遭到了日军的进攻,第58师艰难地抵抗日军,但是因为日军的火力过于强大,最终阵地失守。
2.紫金山防御战
日军突破了南京的外围阵地之后,对南京已经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松井石根派飞机向南京城内空投了大量劝降书。
此时的南京,只有北渡长江是一条活路,唐生智不但对劝降书不予理睬,还下令破坏了所有渡河的船只,摆出了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
紫金山是南京东面的屏障,紫金山的守军是整个南京保卫战中最精锐的部队——中央教导总队。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12月8日,日军开始对紫金山阵地发起进攻,老虎洞阵地最先遭受日军的进攻,负责守卫老虎洞的是教导总队的一个营,全体官兵居高临下,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
日军见进攻受阻,用火炮向老虎洞阵地发射了大量燃烧弹,阵地瞬间一片火海,士兵们不顾扑灭身上燃烧的烈火,疯狂向日军开枪,直至化为灰烬,全营损失过半,营长罗雨丰殉国。
紫金山防御战
日军为了迅速占领紫金山阵地,调来了大口径重炮对阵地倾斜了大量炮弹,阵地上的机枪掩体、战防炮掩体全部被摧毁。
教导总队的官兵依然坚持与日军作战,甚至与冲上来的日军进行了白刃战,12月12日卫戍部队下达了撤退命令,但官兵们仍然与日军英勇作战。
13日,南京城外所有部队都已经撤进了城内,只有紫金山上时常被日军炮弹点亮,时不时地传来机枪的点射声。
第二团反坦克炮连连长颜希儒先是组织部队有序撤离,然后自己带上两颗手榴弹,与两个亲信观察敌军动向,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国军当时使用的37毫米反坦克炮
3.光华门之战
守卫光华门的战斗同样惨烈,12月9日,2000多名日军在10辆坦克的掩护下,来到了光华门下。
光华门城墙城墙高达20米,宽13米,是13座内城门的一座,城门外还有护城河和反坦克战壕以及大量铁丝网,在激战中,双方都损失惨重。
光华门
日军使用150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加农炮轮番轰击城墙,城墙瞬间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攻入光华门内。
第87师第259旅旅长易安华立刻带领一个团发起反击,第361旅旅长陈颐鼎也带领两个营从其他方向赶来,一起夹击日军。
易安华旅长
在战斗中,易安华勇敢地冲在最前排,手拿冲锋枪疯狂向日军射击,两军士兵混合在一起,十分胶着。
易安华身上多处负伤,但他毫不退缩,战士们想掩护他撤退,被他拒绝:“我是堂堂中国军人,绝不偷生而负国民。”
最终易安华因为伤势过重,壮烈殉国,和他一同牺牲的还有两个中校参谋、两个营长和30多名连排长。
这些黄埔英雄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足够的牺牲精神,真正诠释了黄埔军校门前的连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黄埔军校旧址
日军仍然不断地向光华门进攻,国军的战士们组成了敢死队,从藏兵洞里冲出,与敌人进行肉搏,为了破坏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他们将身上绑上炸药,冲进坦克底部,与其同归于尽。
最终国军以重大的伤亡为代价,歼灭第九师团五百多人,其中击毙了日军第36联队第一大队队长伊藤善光少佐。
进攻南京的日军坦克
但是面对源源不断的日军赶来,光华门最终还是失守,当日军来到光华门下时,发现了城墙上还留着四个大字——誓复国仇。
4.雨花台守卫战
雨花台的防御战最早在雨花台西部、安德门南石子岗至板桥一线的几个高低展开,12月10日,日军第六师团先向82高地进行了进攻。
日军炮轰我军防御阵地
日本史料记载:
“中国守军誓死抵抗,尽管我军日夜不停地进行攻击,敌人抱着全体阵亡的决心守卫着阵地,战壕内机枪子弹的弹壳堆积如山,阵地前方被我军的尸体堆满。”
82高地守卫战一直打到了11日早晨,在敌人的重火力打击下,国军战士们被迫放弃阵地。
随后日军便开始向83高地进攻,这里布满了铁丝网,钢筋水泥制成的机枪掩体,战斗同样惨烈,最终日军有6名中队长级别的军官被击毙。
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的主阵地防御战最为惨烈,日军以两个师团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的掩护下发起进攻。
担任雨花台主阵地防守的是262旅旅长朱赤,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人员伤亡极大,甚至工兵都拿起枪加入了战斗。
朱赤
直到12日凌晨,尽管262旅伤亡惨重,但是阵地依然在国军手里,日军恼羞成怒,用火炮和轰炸机对阵地进行了火力覆盖。
雨花台主阵地被夷为平地,朱赤带领部队拼死抵抗,直至弹尽粮绝,于是便与敌人进行了肉搏。
最终262旅2000多人阵亡,旅长朱赤以身殉国,年仅33岁。
随后264旅在旅长高致嵩率领下前来增援,与262旅残部共同阻击日军的进攻。
但是日军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雨花台主阵地最终还是在12日下午2点被日军攻下。264旅旅长带领残部撤退至南京城内。
5.赛公桥战斗
赛公桥位于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是南京西南方向城墙拐角处的重要通道。守卫赛公桥的是第74军第51师,师长为王耀武。
第51师师长王耀武
12月12日凌晨,日军集中炮兵部队,轰击赛公桥和西南城墙角,然后两个联队的步兵在10余辆坦克和2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开始进攻。
第74军官兵奋力抵抗,日军伤亡惨重,赛公桥多次易手,第302团团长程智在激烈的战斗中,失去了三根手指,但是他仅仅做了简单的包扎之后,便再次回到战场。
他激励自己的战士:
“南京是我国首都,城市里有我们的父母和兄弟,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决不能让鬼子前进一步,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死在这里,死得其所!”
最终,程团长在战斗中,身中9弹,英勇牺牲,年仅30岁,当时已经负伤的第306团团长邱维达不忍心自己战友的尸体暴露在炮火之下,将其埋在了赛公桥边。
程智
赛公桥战斗经历了三个小时,击毙日军500余人,战车5辆,第51师也损失惨重,共有1700余人伤亡。
直到后来唐生智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赛公桥的守军才离开了阵地,青天白日旗在阵地上随风飘动,日军迟迟不敢再次进攻。
三、撤退!撤退!
12日傍晚,南京的守军基本崩溃,唐生智也接到了蒋介石的电报,允许撤退。唐生智急忙召开了师以上领导会议,命令78军掩护长官部撤退,其他部队自行突围。
日军进入南京
其实在最一开始,唐生智就留了个心眼,并没有把渡船全部摧毁,还给自己留了一条。想想当时,自告奋勇的唐生智决定“与南京共存亡”,到如今,丢下自己的部下仓皇逃窜。真是一种讽刺。
唐生智把这么一个烂摊子留给了部下去处理,自己却逃跑了,结果可想而知。有的部队即使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也是一头雾水,不知从哪个方向撤退,有的部队还就干脆没接到命令一直在自己的阵地坚守。
南京的守军瞬间群龙无首,就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各自为战,毫无章法。见司令已经逃走,士兵有的换成了百姓的衣服与南京的百姓混在了一起,有的涌到了江边,准备渡江。
但是人多船少,江边的形势逐渐失控,人人都争抢着上船,好多小船因为超载而在江中沉没,江岸也发生了踩踏事件,好多将士在日军的炮火中幸存,却死在了自己的同胞脚下。
部队为了争夺渡船,互相开枪,造成了大量伤亡。最终只有第36师一部和教导总队少部分成功渡江。
南京被破坏的城墙
日军占领南京后,向江边搜索,发现了聚集在江边的的溃军,于是命令炮兵向溃军开炮,一颗颗高爆弹在密集的人群中炸开,带起了一阵血雨。
刹那间,江边残肢断臂,到处是人体组织器官,场面极为惨烈。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南京在接下来6周之内经历了这个千年古城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光。
四、南京为什么会失守
南京保卫战的失败最大的锅必须要唐生智来背,在他的指挥技能实在不敢恭维,南京卫戍部队虽说人数占据优势,但是防御毫无重点,各个部队也是各自为战,作为总司令,唐生智显然是没做到统领全局。
其次是他的防御策略本来就有问题,负责守卫南京的部队全部都是被动防守,这一点正中日军下怀,守卫军不能仅仅是蜗居在阵地内,还应该找机会主动出击,击其不备。
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国军当时的火力远不如日军,因此更不应该与日军打阵地战,阵地战对轰那必然不是人家的对手,应该在日军向南京进军之时就派出小股部队不断的袭扰,逼迫日军打运动战。
后来更是草草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至于如何去撤退?谁当后卫?部队以怎样的顺序撤退?这些问题他都没有交代明白,才导致大量溃军聚集在江边,被日军歼灭。
当然,锅也不能都给唐生智,蒋介石对于南京保卫战的态度一直也不明确,如果不想打,最开始就该撤退,既然打了,就要全力以赴,后期还要不断派兵增援。
当时也只是希望唐生智做象征性的抵抗,以此作为筹码,争取欧美的援助。所以最开始,蒋介石就没指望南京保卫战能成功。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最后就要说客观原因了,日本进攻南京的都是精锐部队,不光装备精良而且士兵的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基本都跟随日军南征北战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国军虽说也有第88师等德械部队参战,也确实都是精锐,之前的文章我也讲到过,中国的德械师其实并没有想象那么强,只是有几顶德式钢盔,几挺MG34机枪,重火力严重不足,而且当时的空军已经损失殆尽,我方没有制空权,所以很难抵挡日军的进攻。
日军150毫米榴弹炮
但是,不管怎么说,南京的守军已经足够顽强,他们面对日军猛烈的炮火并没有后退,他们是国家的脊梁。
他们将鲜血泼洒在了这片土地上,无愧于华夏祖先,无愧于中国的百姓,他们的丰功伟绩不应该被后代遗忘。
看看最近南京发生的这两件事,先是计划举办“夏日祭”,然后就是发现玄奘寺长寿牌供奉日本战犯,这种事应该发生在南京这座城市吗?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我们如何去面对在这块土地上死去的先烈,如何去面对南京大屠杀遇难的30万同胞?只希望有关部门彻查这两件事,对这种忘记历史的人给予应有的惩罚。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这里是,感谢你的关注
热门跟贴